引言
1978年,郭沫若在北京去世,享年83歲,他一生中曾經(jīng)有過三個妻子,并和她們發(fā)生了一段段刻骨銘心的故事。
只是這三段婚姻在如今看來,沒有一段不是以悲劇結(jié)尾的,郭沫若去世僅八個月后,他的最后一任妻子于立群就自殺了,他們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仔細了解郭沫若的一生便會發(fā)現(xiàn),在他身上,最不缺的就是爭議。
不管是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還是為人處世,又或者是個人生活方面,外界對他的評價總是很難達到一致。
有人認為郭沫若是一位才子,也有人說他的創(chuàng)作不過是東拼西湊罷了,而關(guān)于郭沫若處理感情問題的做法,同樣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爭議。
郭沫若出生在一個包辦婚姻還十分盛行的時代,盡管他個人并不認可,但是在那個年代,沒有人能違背父母的意愿,否則就是不孝。
就這樣,郭沫若和第一任妻子結(jié)婚了,女方名叫張瓊?cè)A,也是在家人的安排下,被迫走進這段婚姻的。
對于兩個相愛的人來說,結(jié)婚便是他們幸福生活的起點,但對于并不相愛的人來說,被迫走進一段婚姻,實際上卻是兩個人悲劇人生的開始。
郭沫若只有幾歲的時候便開始念書,但是張瓊?cè)A卻從未接受過教育。
兩人雖然年齡相仿,在外人看來,十分般配,但是不同的成長經(jīng)歷就注定了他們的結(jié)合終會引發(fā)悲劇。
郭沫若雖然表面上同意了和張瓊?cè)A結(jié)婚,但是卻根本沒有把她當成自己的妻子看待。
結(jié)婚后僅僅過了五天,郭沫若就離開了家,再次回來,已經(jīng)是幾十年之后了。
兩人雖然分隔兩地,但是婚姻關(guān)系并沒有及時解除。
張瓊?cè)A在郭沫若走后,一直在家中等他,同時盡到一名兒媳的責任,照顧公婆。
郭沫若借著學習的機會,從婚姻的圍城中逃了出去。
但是張瓊?cè)A的人生卻被永遠困在了這個家里,而她還只是眾多封建婚姻中的受害者之一。
1912年兩人結(jié)婚后,張瓊?cè)A空守六十八年,這段有名無實的婚姻成為了困住張瓊?cè)A的一道枷鎖。
如果不是因為包辦婚姻,張瓊?cè)A的人生一定會比現(xiàn)實更加精彩,只可惜世上沒有如果,生活在那個年代,張瓊?cè)A的人生注定了是一場悲劇。
在日本期間,郭沫若和佐藤富子相識,她是一名護士,畢業(yè)于日本仙臺女校,之所以會離家出走來到東京圣路加病院,是為了逃避家人給她安排好的親事。
從小就深受家人的疼愛,認為感情應該由自己來決定,對于家人安排的親事,并不接受。
原本是為了逃避現(xiàn)實才出來的,誰知竟意外遇到了前去日本學習的郭沫若,不同的國籍并沒有成為兩人之間的阻礙,反而讓他們更加珍惜這段緣分。
不過,他們的婚姻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最大的阻礙便是佐藤富子的父母,當時,郭沫若正在岡山高等學校讀醫(yī)科,見到佐藤富子的第一眼,郭沫若就被她深深吸引了。
從那之后,兩人便開始頻繁給對方寫信,佐藤富子被郭沫若的文采和真誠打動,和他成為了一對情侶。
佐藤富子的陪伴和鼓勵也給了郭沫若極大的安慰,讓他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也不至于孤獨寂寞。
因為佐藤家是基督教徒之家,無法接受她和華人青年在一起,而且郭沫若那時還只是一個學生,并沒有什么錢。
佐藤富子的家人并不同意他們在一起,可是兩個人都是追隨內(nèi)心的人,認定了對方,便不再顧及周圍人的反對聲音。
郭沫若對張瓊?cè)A的態(tài)度有多冷淡,對于這位日本的妻子就有多么熱情,為了能和郭沫若在一起,佐藤富子甚至與父母斷絕了關(guān)系。
兩人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期間先后生下了四男一女,如果不是因為戰(zhàn)爭突然爆發(fā),或許他們會攜手一起走完余生。
但是隨著1937年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兩人就被迫分開了,郭沫若重新回到了國內(nèi),參加抗日戰(zhàn)爭,而妻子佐藤富子則帶著幾個孩子在日本艱難地生活。
一個女子獨自撫養(yǎng)五個孩子,可想而知壓力得有多大。
為了謀生,佐藤富子吃了很多苦,不光干過腌咸菜之類的活,甚至還干過苦力活,讓她堅持下去的,只有對郭沫若的感情。
可是殘酷的戰(zhàn)爭卻讓兩人斷了聯(lián)系,直到抗戰(zhàn)勝利,佐藤富子才知道他生活在香港。
佐藤富子立即帶著孩子來找他,可郭沫若卻在兩人分開的日子里,有了新的妻子,并且有了孩子。
佐藤富子知道自己和郭沫若已經(jīng)不可能和從前一樣了,于是回到日本繼續(xù)撫養(yǎng)孩子,她并不怨恨郭沫若,建國后,佐藤富子還加入中國國籍,后來在上海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為了郭沫若,佐藤富子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她本應生活得更好,卻被殘酷的戰(zhàn)爭奪走了幸福。
而郭沫若的最后一任妻子也不是一般人,十四歲,于立群就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劇社,后又進上海電影學校。
晚上或假日則專心地練琴,是三人中藝術(shù)修養(yǎng)最高的一個,演過小品、街頭劇,也拍攝過電影,不管是長相還是氣質(zhì)都沒得說。
1938年1月,她和郭沫若走到了一起,第二年,重慶舉辦了婚禮,盡管自己也有熱愛的事情,但是兩人結(jié)婚之后,便集中精力經(jīng)營家庭了。
除了是郭沫若的妻子之外,她還是他的工作秘書,或許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吧,讓一個人心甘情愿的付出,卻不奢求任何回報。
于立群的字寫的很好,經(jīng)常給郭沫若抄寫文章、皮草文件,有朋友到家里來做客,于立群也總能將他們招待的很好。
結(jié)婚以后,兩人生下了6個孩子,郭沫若的工作很忙,照顧孩子的責任大都落在了于立群的身上。
可她卻從未有過抱怨,不僅為了家庭忙前忙后,還盡自己所能幫助郭沫若減輕負擔。
1978年6月,郭沫若離開了這個世界,于立群則將悲痛化為了力量,投入到《郭沫若文集》的出版工作中,八個月后,于立群不堪重負在北京自殺了,生命的最后那段日子,于立群心中牽掛的依舊是郭沫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