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獲取《王者榮耀》官方尚未公開的研發中新角色皮膚,此后又自行在互聯網上搜集大量新角色皮膚,剪輯形成“爆料視頻”發布以此獲利,被查處獲刑…… 4月25日,在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到來之際,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通氣會,現場發布的《2024年成都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中,提到了這起成都法院首例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 此外,現場還發布了《關于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服務保障數字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意見》(以下簡稱《工作意見》)和《2024年成都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新聞通氣會現場
首例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
男子獲刑三年并賠10萬
2023年初,劉某某非法獲取到《王者榮耀》官方尚未公開的研發中新角色皮膚(人物外觀、技能動作),此后又自行在互聯網上搜集大量新角色皮膚,剪輯形成“爆料視頻”發布在多個短視頻平臺上,以圖快速增加賬號粉絲數量,借此吸引流量、承接廣告。為了逃避視頻發布平臺審核,劉某某專門給“爆料視頻”添加了特效和水印。
4個月間,劉某某發布《王者榮耀》“爆料視頻”33個,獲取點贊178萬余次,賬號粉絲數量飆升至70余萬,獲取平臺結算的廣告收益數十萬元。
上述行為嚴重干擾了游戲管線內容的原有發布計劃,甚至導致部分內容不能正常上架,影響了某科技公司游戲開發進度及宣發計劃,給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成都高新區人民法院受案后,合并審理附帶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經當庭組織調解,某科技公司與劉某某就民事賠償達成協議并由法院出具《刑事附帶民事調解書》,確定劉某某刪除全部侵權視頻,公開消除影響并一次性賠償經濟損失十萬元。某科技公司在協議達成當天即時取得賠償款。針對刑事責任部分,因劉某某通過信息網絡傳播侵權視頻所獲取的直接收益無法與賬號其他視頻區分,法院查明短視頻平臺設置的用戶瀏覽方式,依法以劉某某傳播作品的實際被點擊數確定其犯罪情節。2024年7月,成都高新區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劉某某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并處罰金三十萬元。一審宣判后,劉某某未提出上訴,本案已生效。
跨類保護“小愛同學”語音標識
成為四川司法標桿性案例
去年,蒲某平開設的“小米淼官旗自營店”淘寶店及沐某科技公司開設的“小米淼旗自營店”淘寶店,其在店名及所售賣的電動晾衣架商品的標題、詳情頁等顯著位置中擅自使用“小米”標識,用于喚醒和操作設備的語音指令為“xiaoaixiaoai”。
對于這種行為,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訊公司認為,蒲某平、沐某科技公司的行為侵犯了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訊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被訴侵權商品使用與“小愛同學”相似的“xiaoaixiaoai”語音指令進行產品喚醒和操作,極易導致相關公眾產生混淆,蒲某平、沐某科技公司的行為亦構成不正當競爭。
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訊公司旗下的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小愛同學”經持續使用和宣傳推廣,與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訊公司的智能產品形成了穩定的關聯關系,具有與其他產品相區別的顯著特征,已經構成有一定影響的語音標識。
蒲某平的行為極易使相關公眾誤認為其所銷售的商品與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訊公司具有特定聯系,故有必要認定“小米”注冊商標為馳名商標并給予跨類保護。蒲某平、沐某科技公司的行為侵犯了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訊公司的注冊商標專用權;被訴侵權商品使用與“小愛同學”相似的“xiaoaixiaoai”語音指令進行產品喚醒和操作,極易導致相關公眾產生混淆,蒲某平、沐某科技公司的行為亦構成不正當競爭。故判決蒲某平、沐某科技公司賠償小某科技公司、小某通訊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
據悉,本案是四川首例將人工智能語音指令納入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標桿性案例。當下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標識”被賦予商業價值,并能夠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亦可以納入商標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范疇。
“蓉知·蓉智”要素化審判系統
在全市鋪開
白皮書顯示,2024年,成都全市兩級法院全年受理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15138件,結案13670件,結案率達90.30%。成都知識產權法庭全年受理案件3006件,其中跨區域管轄全省技術類案件1141件,占比達37.96%,案件標的總額突破16.095億元,較2023年增長6.68%。
從案件類型來看,成都區域內知識產權案件兼具多方面特點,涉境內外數據流動、網絡技術措施設置、人工智能語音指令等新領域、新類型案件持續涌現,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天府糧倉農業特色、地區著名地理標志產品等與地方特色相關案件也持續出現。
“蓉知·蓉智”要素化審判系統在全市鋪開,針對放映權糾紛等類案構建一體化、智能化、協同化知識產權審判輔助平臺,全年輔助受理案件929件。其中錦江法院借力智審系統審結504件涉KTV案件,案件調解撤訴率高達60%,糾紛化解效果良好。
“技術事實查明中心”創新建設取得突破性成效。成都中院創新提出全國首創、惠及四川的“技術事實查明中心”,并以“技術調查官流動站”“實物證據3D存證”“全域可視化”平臺為子項目多頭并進。2024年,“技術調查官流動站”已經受理技術調查案件申請92件,調派技術調查官65人次,保障庭審38次,出具報告34份,并在成都中院內部各部門之間,以及與基層法院之間,形成內部聯動、上下聯通的運行軌道。
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攝影報道
編輯 歐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