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廈門4月25日電 (記者張萌)“去年審理各類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3564件,審結3630件,同比分別上升11.72%、12.71%”“新收一審案件3414件,同比增長16.08%;新收二審案件150件,同比下降39.76%,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一次性解決的成效不斷凸顯”……25日,在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廈門中院)舉行2025年知識產權宣傳周新聞發布會暨“技術領域人大代表調解工作室”揭牌活動。
會上,廈門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知識產權庭庭長廖惠敏通報了《2024年廈門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和《關于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促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的有關情況。廈門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葉鑫欣發布了《2024年廈門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張萌攝
“廈門中院重點參與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指標持續在全省營商環境考評中排名第一”“深化全國首創的知識產權司法協同中心建設,協同工作經驗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全國推廣”“‘以更優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工作獲評‘廈門市營商環境2024年十佳改革舉措’”……《2024年廈門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顯示,過去一年,廈門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成效顯著。
從司法大數據看,廈門市案件呈現出案件攀升態勢得到基本遏制、新質生產力司法需求不斷增加、知識產權改革優勢不斷彰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效能全面提升的特點……工作人員介紹,隨著審判工作現代化的不斷提升,去年,全市知識產權案件審限內結案率達98.10%,同比上升5.42個百分點;平均結案時間44.61天,同比縮短23.81天,跑出司法保護“加速度”;全市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服判息訴率達92.81%,同比上升2.35個百分點,反映出廈門知識產權案件裁判認可度進一步提升,案件實質性化解不斷取得新成效。
揭牌儀式現場。人民網記者 張萌攝
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以優質高效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廈門法院從去年審結的3630件知識產權案件中精選了10起典型案例,匯編為《2024年廈門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10起典型案例涉及企業“出海”利益的及時保護、動物品種保護尺度的厘清、技術秘密的高效保護以及涉人工智能侵權認定等內容,充分體現了廈門法院保護創新、激勵創造、規范競爭的司法探索。
發布會上,廈門中院還發布了《若干措施》,其聚焦科技創新這一主題,圍繞知識產權審判突出問題,從加強重點科技創新成果保護、突出數字經濟創新成果保護、完善技術類案件審理機制、深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等10個方面提出20條具有針對性的保護舉措,構建“成果—主體—行為—環境—機制”五位一體保護體系,以高質量知識產權審判服務保障科技創新。
為首批特邀調解員頒發聘書。人民網記者 張萌攝
記者了解到,自2020年廈門中院全國首創“廈門知識產權司法協同中心”以來,目前已有7家單位通過“司法+行政+X”工作模式來推動形成綜合治理合力,協同中心工作成效顯著,相關創新經驗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廣。此次《若干措施》對該機制進行了總結提升,并依托廈門知識產權法庭,升級一系列專業協同發展舉措,例如設立技術領域人大代表調解工作室,以進一步拓寬技術類糾紛多元化解渠道等。
活動現場,“技術領域人大代表調解工作室”正式揭牌,3名分別具有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植物新品種領域的技術知識背景的省市級人大代表成為首批特邀調解員。今后,該工作室將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技術專長與法律監督職能結合的優勢,進一步提升技術類糾紛化解的專業性和效率,在優化科技領域法治化營商環境和創新生態建設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廈門“4+4+6”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助推技術產業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