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由騰訊注資、上海寶可拉研發的《星痕共鳴》正式開啟第二次測試。這款頂著萬代南夢宮《藍色協議》同IP光環的二次元MMORPG,在首測爭議未平之際,又帶著付費刪檔的標簽殺回玩家視野。
但這場測試背后,是一場堪稱魔幻的行業敘事,一個被萬代南夢宮親手埋葬的IP,如何被騰訊“穢土轉生”?
時間倒回2023年,萬代南夢宮的《藍色協議》上線即暴雷:鎖區、和諧爭議、服務器崩壞……最終在2025年1月18日黯然停服。
諷刺的是,就在停服前三個月,騰訊宣布接手該IP開發《星痕共鳴》,并將萬代南夢宮線上團隊收入麾下。
這種暴死后轉生的劇情,像極了《火影忍者》中的禁術穢土轉生——但玩家們想問:這次轉生的,究竟是木葉英雄,還是行尸走肉?
▌爭議中的《星痕共鳴》
《藍色協議》最引以為傲的動畫電影級畫面,在《星痕共鳴》中被發揚光大——甚至走向另一個極端。
游戲捏臉系統支持127個身體部位調整、250個部件染色,玩家能打造“哥特蘿莉、異色瞳美少年”甚至殺馬特貴族。主城設計更被調侃為“天天漫展”,玩家可尬舞、吹泡泡、賽跑,甚至被雷魔追著滿街跑。
但爭議也隨之而來:TapTap評測直指畫面飽和度低、細節粗糙,PC端表現甚至不如某些國產開放世界手游。
當萬代原作的精致感被騰訊式的量大管飽取代,玩家們不禁疑惑:這究竟是二次元MMO的進化,還是土味漫展的狂歡?
玩法上來說,《星痕共鳴》試圖縫合兩種基因;6大職業(含新增神盾騎士)、團本機制、躲紅圈/分攤傷害等硬核設計;
釣魚、種田、挖礦等第二人生玩法,強調低壓無氪。
但這種縫合并不徹底。首測玩家吐槽:“既不MMO也不二游”——死亡可無限復活導致團本淪為人海戰術,職業平衡崩壞(3奶媽+1DPS就能通關副本),而休閑玩法又缺乏深度,最終淪為打卡拍照模擬器。
更微妙的是,為了適配雙端互通,PC端戰斗打擊感被削弱,UI設計移動端味濃重。
當FF14玩家抱怨簡化過度,原神玩家嫌棄不夠自由,《星痕共鳴》似乎成了兩頭不討好的“四不像”。
▌騰訊的二次元野望是救贖還是新坑?
《星痕共鳴》的定位非常明確:搶占二次元MMO的藍海。
國內二次元賽道已被《原神》《崩壞:星穹鐵道》統治,但MMO品類仍以武俠/仙俠為主。
《星痕共鳴》試圖用日系動漫+社交MMO的組合破局——你可以看到《刀劍神域》式的工會大廳、《最終幻想14》式的染色系統,甚至《動物森友會》的釣魚比賽。
但問題在于,二次元玩家要的是沉浸感,而MMO玩家要的是社交深度。首測劇情被批“空洞過家家”,角色情感轉折生硬,BGM缺乏記憶點;
而社交玩法雖多,卻缺乏長期粘性(比如協會活動依賴少數人支撐)。當兩種需求都無法滿足時,游戲難免淪為打卡式體驗。
騰訊反復強調不搞FF14式合服、拒絕逼氪,試圖打造“休閑低壓世界”。
但玩家們早已免疫此類話術——畢竟《COD手游》的運營史證明,騰訊的成熟模式往往與數值付費深度綁定。
更值得警惕的是開發背景:上海寶可拉作為騰訊注資的小工作室,技術實力遠不及光子、天美。首測暴露的掉幀、模型抽搐、副本BUG等問題,讓人擔心“小團隊扛大IP”的風險。
▌一場關于“IP亡靈”的復活實驗
《星痕共鳴》的誕生,本質上是一場行業行為藝術;
對萬代,這是將失敗IP甩鍋給中國廠商的止損操作;
對騰訊,這是用日系皮囊試探二次元MMO紅利的投機;
對玩家,這可能是《藍色協議》遺老們的最后希望,或是又一場“IP詐騙”。
當測試PV中玩家們高喊著“九線雷魔一絲”時,我們仿佛看到一群人在廢墟上跳舞——不知是慶祝新生,還是狂歡于末日的余暉。
或許,真正的答案要等到公測那天。但在此之前,我們只想問;騰訊,你準備好為這個穢土轉生的IP,支付多少“查克拉”?
*每天推送游戲資訊、新游推薦、游戲雜談等,帶你了解不一樣的游戲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