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后一條微信“加完班就回”
4月22日晚上8點,武漢的春夜還帶著涼意。
28歲的李某某在工位上敲下最后一句話:“加完班就回。”未婚妻的對話框里,這句回復成了永恒的告別。
一小時后,所有消息石沉大海。
直到次日清晨,保潔員推開猿輔導武漢公司的門,發(fā)現(xiàn)這個原定于5月2日結婚的年輕人,倒在了永遠無法兌現(xiàn)的承諾里。
救護車的警報聲撕裂了寫字樓的寂靜。
院前病情告知書上冰冷的“呼吸心跳停止”字樣,與工位上未完成的教案、400多名學生的答疑記錄,共同拼湊出一個在線教育從業(yè)者的最后一夜。
02 被鎖住的生命通道
“公司大門像一道鐵幕。”家屬回憶,那晚他們瘋了一樣拍打猿輔導的玻璃門,報警后強行進入?yún)s搜尋無果。
諷刺的是,次日公司以“網(wǎng)絡故障”為由全員調休,而內部直播教學仍在繼續(xù)。
前員工一語道破:“清場是怕家屬鬧事。”
更荒誕的細節(jié)浮出水面:
行政部連夜采購20臺AED除顫儀,洗手間安裝如廁超時警報器,員工電腦被實時監(jiān)控“摸魚指數(shù)”……這些“高科技管理”的背后,是日均14小時的工時積分制,是凌晨加班兌換“調休券”的黑色幽默。
03 避重就輕的回應 VS 血淋淋的真相
面對輿論,猿輔導的聲明堪稱“危機公關模板”:“優(yōu)秀員工”“未安排加班”“陪伴家屬”。
但前員工的爆料撕開了體面話術:
考勤黑洞:3月累計加班189小時,遠超法定36小時上限;
隱形枷鎖:1人帶400學生,深夜批作業(yè)、賣課錄音、隨時待命;
績效暴政:如廁超10分鐘報備,屏幕監(jiān)控直接掛鉤獎金。
正如《柳葉刀》研究的警示:73%的過勞死源于“高強度腦力+情緒勞動”的雙重壓迫。
當續(xù)課率、好評率、響應速度化作“數(shù)字牢籠”,在線教育的光鮮外衣下,只剩被算法榨干的“人形電池”。
04 婚禮請柬成了訃告,誰來買單?
抽屜里還躺著湖北鐘祥的婚禮請柬,這個童年喪父、考上名校的寒門學子,終究沒等到人生逆襲的劇本。
家屬的哭訴令人心碎:“他父親工傷早逝,母親改嫁,從小扛起全家,連猝死都在為‘調休假期’加班……”
而勞動監(jiān)察部門的調查陷入僵局:
企業(yè)用“彈性工作制”模糊加班邊界,用“自愿奮斗”規(guī)避法律追責。
當工亡認定需要“完美符合三要素”時,那些藏在考勤系統(tǒng)里的隱形剝削,早已將勞動者逼向絕境。
05 我們還要埋葬多少青春,才能喚醒裝睡的人?
這不是孤例,而是數(shù)字時代的系統(tǒng)性絞殺:
從“猝死了再說”的HR暴言,到“如廁報備”的監(jiān)控;從“自愿加班”的話術陷阱,到“奮斗文化”的精神PUA……資本正用技術將人命折算成報表上的利潤。
日本學者森岡孝二的警告振聾發(fā)聵:“過勞死是謀殺!”當企業(yè)把AED除顫儀當成“免責道具”,卻不肯松開卡住員工脖子的績效鎖鏈時,任何聲明都顯得蒼白。
李某某的工位上,或許還留著未婚妻寄來的喜糖。
但我們更該記住的,是這場悲劇背后的每一組數(shù)據(jù):
日均14小時工時、1:400的師生比、189小時的月加班量……
這些數(shù)字不該被“優(yōu)秀員工”的悼詞掩蓋,而應成為刺向畸形職場文化的利劍。
因為下一個倒在工位上的,
可能是你,是我,
是每一個以為“忍忍就能過去”的普通人。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