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雨果這次可真是給中國乒乓球隊上了一課。
誰能想到啊,一個平時沒什么存在感的巴西選手,居然在中國澳門把我們的世界前三都給干趴下了。這一“爆冷”事件在中國體育界掀起不小波瀾。
更讓人意外的是,比賽剛結束沒幾天,劉國梁就辭去了乒協主席的職務,由王勵勤接任。
你說巧不巧?這時間點卡得,讓人不多想都難:中國乒乓球這支“夢之隊”正面臨怎樣的轉型陣痛?
要知道,“主動辭職”這個詞從來都不是什么好詞,上一個這么干的,是國足教練李鐵。
說起劉國梁,這人確實有兩把刷子,帶隊拿金牌拿到手軟,把乒乓球這項運動搞得風生水起,球員們也都成了流量明星。
但問題也來了,現在的乒乓球圈,飯圈文化泛濫,商業味太重。大家不妨看看那些粉絲們,動不動就互撕,把好好的一項運動搞得烏煙瘴氣。
劉國梁的功過難以簡單評判。他推動乒乓球職業化改革,打造WTT商業賽事體系,使球員商業價值大幅提升;他帶領隊伍在國際賽場屢創佳績,鞏固了中國乒乓球的霸主地位。
但另一方面,過度商業化帶來的負面效應也逐漸顯現——當運動員成為流量明星,當比賽成為商業秀場,這項運動的競技本質是否已被稀釋?
劉國梁的辭職,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這種矛盾已到了必須調整的時刻。
這次雨果奪冠,就像一盆冷水澆醒了所有人:競技體育,說到底還是得靠實力說話。你商業價值再高,流量再大,上了賽場打不過人家,那都是白搭。
這就好比武俠小說里,一個門派要想在江湖上立足,光會耍花架子可不行,得真有幾個能打的才行。
看看人家格力電器的董明珠,雖然也是爭議不斷,但人家產品賣得好啊,股東們都賺到錢了,自然就能繼續干下去。
可體育不一樣,國家隊是要為國爭光的,拿到金牌才是硬道理。
商業開發固然重要,但若因此影響競技水平,便是本末倒置。中國乒乓球需要的不是簡單的“去商業化”,而是在保持競技優勢的前提下,探索更健康的商業化路徑。
你商業開發得再好,要是比賽輸了,那說什么都是白搭。
其實,這事也給上面提了個醒:搞體育,不能光想著賺錢。你看中國足球,錢沒少花,成績卻越來越差,最后發現錢都進了某些人的腰包。
乒乓球可千萬別走這條路,現在世界各國的乒乓球水平都在提高,如果我們還沉浸在過去的輝煌里,遲早要吃虧。
說到底,體育改革這事急不得,但也慢不得。得找到競技和商業的平衡點,既要把比賽打好,又要把運動推廣好。
這次換帥,希望是個新的開始。畢竟,對一支“夢之隊”而言,金牌才是最好的流量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