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會議強調,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在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同時,需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調控力度,在總量上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引導資金流向,從而更好發揮調控作用。
保持流動性充裕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強調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同時,還強調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加力支持實體經濟。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強化政策取向一致性。
會議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盡快清理消費領域限制性措施,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擴圍提質實施“兩新”政策,加力實施“兩重”建設。
婁飛鵬告訴記者,提振消費是我國擴大內需的重要內容,并且在提振消費的過程中需要做好消費升級和結構優化,如發展綠色消費等。這些不僅需要從需求側發力,還需要從供給側發力,提升供給質量以更好滿足消費需求。去年以來,我國實施“兩重”“兩新”政策并取得較好成效,后續需要在前期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政策實施,以更好地推動擴大內需,穩定經濟回升向好趨勢。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解讀,貨幣政策提出“適時降準降息”,支持消費、科技,結構性工具或有創新增量。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宏觀政策定調“更加積極有為”,貨幣政策則是延續了“適度寬松”的基調。具體到工具層面,總量工具要求“適時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加力支持實體經濟”,延續了《政府工作報告》以來的表述,預計后續在兼顧內外政策環境的前提下,降準、降息工具或適時落地。結構性工具層面,會議要求“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領域主要針對“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方面。
此外,明明指出,會議明確提到“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2022年4月央行設立了普惠養老再貸款的階段性政策工具,而消費端結構性支持工具預計將很快落地。這兩項再貸款工具,預計將更多關注對消費、養老等領域的精準支持。
提高貨幣政策調控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回顧近期貨幣政策表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3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25年第一季度例會,指出加大貨幣政策調控強度,提高貨幣政策調控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貨幣信貸投放力度,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度例會同時提出,從宏觀審慎的角度觀察、評估債市運行情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防范資金空轉。增強外匯市場韌性,穩定市場預期,加強市場管理,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對于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記者注意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中指出,人民銀行將貫徹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平衡好短期與長期、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性的關系。
他說,在總量上,貨幣政策取向是一種對狀態的表述。他進一步表示,人民銀行連續幾年多次降準降息,中國貨幣政策的狀態是支持性的,總量上比較寬松。今年,我們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
潘功勝還提到,目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為6.6%,還有下行空間,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資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間。同時,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充裕,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持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