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李旭在姐姐家門前站了許久,手指懸在門鈴上遲遲未按下去。
“十年沒見,她還會認出我嗎?”他喃喃自語。
門突然開了,一個儒雅的中年男子微笑著問:“請問,你是找人嗎?”李旭一瞬間失語,你……
01
夏日的尾巴,李旭回到了湘城這座小城。
大學畢業后的他,本以為會懷揣著對未來的期待,可推開家門的一刻,他的心卻猛地揪緊了。父母頭上的白發明顯比他上次回家時多了許多。
母親張梅看到兒子回來,眼睛一下子亮了,忙著張羅晚飯。
李旭注意到母親的手背上有了老年斑,步履也不再輕快。
飯桌上,父親李國強依舊沉默寡言,只是偶爾詢問他的工作打算。
“找到工作了嗎?”父親問。
“還在投簡歷,有幾家公司約了面試。”李旭回答。
“早點定下來,別像你姐姐那樣...”父親的話戛然而止,母親的筷子在半空中頓了一下,屋內的氣氛突然凝固。
姐姐李雪,這個十年未曾回家的名字,成了這個家里心照不宣的傷口。
深夜,李旭聽到廚房里有動靜。
他輕手輕腳地走過去,看到母親正對著一個舊盒子發呆。
他走近一看,里面是姐姐的舊物:一條發帶,幾張照片,還有一本日記本。
母親的眼淚無聲地滑落,她用手指輕輕撫摸這些物品,似乎這樣就能觸碰到遠在他鄉的女兒。
“媽,您很想姐姐吧?”李旭小聲問。
母親像是被驚醒,慌忙擦去眼淚,“你怎么還沒睡?”
“我也想姐姐。”李旭坐在母親身邊,“從她走后,家里就像缺了一塊。”
母親嘆了口氣,“你爸嘴上不說,心里比誰都想她。可他就是那個脾氣,認定了的事就不肯低頭。”
第二天早上,父親出門釣魚去了。
李旭借機走進父親的書房。這是父親的禁地,小時候他和姐姐都不敢隨便進入。
書房里滿是書籍和文件,一塵不染。
他的目光被書桌上一個不起眼的相框吸引,相框里是一張泛黃的照片,照片上的姐姐穿著高中校服,笑得燦爛。
李旭小心翼翼地拉開書桌抽屜,里面整齊地放著一摞信封,每一封都沒有寄出,收信人都是“李雪”。
他隨手抽出一封,信里寫滿了父親的思念和擔憂,字跡有些顫抖,還有幾處被水漬暈開的痕跡。
“原來父親一直在寫信,只是從未寄出...”李旭感到一陣心酸。
晚飯后,他問母親:“媽,您知道姐姐現在在哪里嗎?”
母親停下洗碗的手,“你爸每年都會托人打聽她的消息,但只知道她在北京,過得還不錯。”
“她...還和那個劉明在一起嗎?”
“應該是吧,聽說他們有個孩子了。”母親的眼神里滿是渴望,“那是我的外孫女啊,都沒見過一面。”
李旭回想起十年前那個夏天。
姐姐剛考上大學,帶回家一個叫劉明的男生,說他們相愛了,想等畢業后結婚。
父親得知劉明是學藝術的,家境普通,立刻反對。
姐姐李雪一向溫順,卻在這件事上出奇地固執。
“他只是個不務正業的窮畫家,能給你什么樣的生活?”父親怒吼。
“我不需要什么樣的生活,我只要和他在一起!”姐姐臉色通紅地反駁。
爭吵越來越激烈,最終父親下了最后通牒:“你要是敢跟他走,就永遠別回這個家!”
第二天早上,姐姐留下一封信,帶著行李悄悄離開了家。
信中只有簡短的幾句話:“爸媽,我愛你們,但我也愛劉明。我會證明給你們看,我的選擇沒錯。”
從那以后,姐姐再也沒有回來過,甚至連一個電話都沒有。
李旭第二天又去翻了父親的書桌,這次他在抽屜最深處發現了一張寫著地址的紙條。那是北京的一個地址,旁邊用鉛筆標注著“2020年居住地”。
一個大膽的想法在李旭心中萌生:何不去北京找姐姐?大學畢業,他有充分的理由說自己去北京找工作。或許,他能成為這個分裂家庭的紐帶。
02
第2天, 李旭按照紙條上的地址來到了北京西邊的一個老舊小區。
第3天, 這里的樓房大多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墻皮脫落,樓道里光線昏暗。
第4天, 初夏的陽光被厚重的灰塵遮擋,只能透過窗戶的縫隙灑下幾道微弱的光線。李旭深吸一口氣,嗅到了老舊建筑特有的那種潮濕混合著陳舊的氣味。
他緩步走上樓梯,每一級都發出吱呀的聲響,如同老人的嘆息。
樓梯間的墻壁上貼滿了各種小廣告,有補漏的,有配鑰匙的,還有各種裝修的,都已經被時間染成了黃色,邊緣卷曲起來。
他心想,姐姐曾經在這樣的環境里生活,一定很不容易。
他找到了姐姐曾經居住的單元樓,敲響了隔壁鄰居的門。
門鎖轉動了幾下,發出沉悶的聲響,開門的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大爺。
老人穿著一件褪色的藍色汗衫,頭發稀疏花白,臉上的皺紋如同樹皮般縱橫交錯,但眼神依然炯炯有神。
“您好,我想打聽一下李雪,就是以前住在隔壁的那位女士的消息。”李旭問道,聲音里帶著一絲緊張和期待。
老大爺瞇著眼睛打量著他,手扶著門框,似乎在回憶著什么。他的目光在李旭臉上游移,好像在尋找什么熟悉的痕跡。“你是?”老人的聲音沙啞而緩慢。
“我是她弟弟。”李旭站直了身體,仿佛這樣能讓自己的話更有說服力。
老大爺的眼睛一亮,嘴角浮現出一絲笑意。“哦,李雪啊,好幾年前就搬走了。她和那個姓劉的,日子過得挺辛苦的,兩人都在外面打工,很少回來。那會兒他們住的屋子比我這還小,冬天暖氣還不好,常常來我這里借熱水。”老人頓了頓,眼神變得柔和,“你姐姐人真好,走的時候還給我帶了幾斤家鄉的茶葉,說是特產。后來聽說是搬到北邊去了,好像是在什么出版社上班。”
李旭心頭一緊,一種復雜的情緒涌上心頭。姐姐在這樣的環境中掙扎,而他卻無法分擔。“您知道具體是哪家出版社嗎?”他的聲音略微顫抖。
“這我就不清楚了,北京的出版社那么多,誰記得清啊。”老大爺搖搖頭,忽然想起什么,“不過她走的時候給我留了個電話,說有事可以聯系她,我找找看還在不在。老頭子記性不好,但這東西應該還留著。”
老大爺轉身回屋,李旭在門外等待,聽著屋內傳來翻箱倒柜的聲音。
他的目光落在對面墻上一道裂縫上,想象著姐姐每天推開這扇門,面對這個環境是怎樣的心情。
幾分鐘后,老大爺拿著一張泛黃的紙條返回,紙條邊緣已經有些磨損,看得出被保存了很久。
“就這個,你看看還管不管用。”老大爺小心地將紙條遞給李旭,仿佛那是一件珍貴的寶物。
李旭接過紙條,上面寫著一個手機號碼,但已經被時間磨得有些模糊,幾個數字幾乎看不清了。
他拿出手機,試著撥通了這個號碼,電話的嘟嘟聲響了幾下,然后一個機械的女聲告訴他這個號碼已經停用。他的心一沉,放下手機,對老大爺說:“謝謝您,這個號碼似乎已經不用了。”
老大爺嘆了口氣,拍了拍李旭的肩膀,“年輕人,別灰心,北京雖大,但總能找到人的。你姐姐那么好的人,一定過得不錯。”
離開老小區,李旭在附近找到了一家小餐館。這是一家普通的北方面館,店面不大,墻上貼著褪色的菜單,幾張簡易的方桌擺在狹小的空間里。他點了一碗牛肉面,坐在靠窗的位置,望著窗外來往的行人和車輛。面上飄著幾片香菜,牛肉的香氣混合著面條的麥香,但他卻沒什么胃口。
他一邊慢慢地吃著面,一邊思考下一步該怎么走。
頭頂的電風扇呼呼地轉著,發出單調的噪音。
窗外,一個小男孩牽著媽媽的手走過,那份親密讓他想起了小時候姐姐牽著他過馬路的場景。他忽然意識到,十年的時光里,他從一個需要被照顧的小男孩成長為一個大學畢業的青年,而姐姐已經是一個小女孩的母親。
03
面館的電視里正播放著新聞,但他根本沒心思去聽。
他拿出手機,在地圖上搜索“北京出版社”,屏幕上頓時顯示出數十個紅點。
他決定先查一查北京的出版社,從大型的開始,一家一家地問,總能找到線索。
經過幾天的探訪,走訪了十幾家出版社,他的鞋底都磨薄了,終于在一家名為“文化之光”的出版社找到了姐姐的蹤跡。
這是一家中等規模的出版社,主要出版文學和藝術類書籍,位于北京西城區的一棟寫字樓內。當他詢問前臺時,一位戴著眼鏡的中年女性告訴他,需要等一下編輯部主任。
半小時后,一位穿著白色套裝的女士走了出來,約莫四十多歲,氣質溫和而干練。
“你好,聽說你在找李雪?”女士友善地問道。
李旭急切地點頭,“是的,她是我姐姐,我們失聯多年了。”
女士微笑著說:“李雪?哦,她以前確實在我們社里做編輯,特別認真負責的一個人。
我們部門的同事都很喜歡她,她對稿件的把關非常嚴格,作者們也很信任她。”女士的表情中流露出懷念,“大概三年前她跳槽到了北大出版社,聽說待遇好多了。我們都為她高興,雖然失去了一位優秀的編輯。”
“北大出版社?”李旭有些驚訝,沒想到姐姐能進入這么有名的單位工作,一種驕傲感油然而生。
但隨即他想到另一個問題,“那她丈夫呢?就是劉明。”
女士皺起眉頭,面露疑惑,“劉明?我不記得她丈夫叫這個名字啊。”她思索了片刻,“她丈夫來接過她幾次,我們還聊過幾句,但我印象中他不叫這個名字。”
李旭心頭一震,如同被一道閃電擊中,“那您知道她丈夫是做什么的嗎?”他的聲音不自覺地提高了幾分。
“好像是個老師吧,大學教授之類的。”女士回憶道,“人挺好的,溫文爾雅,說話很有學問的樣子。偶爾會來接她下班,有次還帶來了自己寫的書送給我們社里的同事。”
李旭離開出版社,腦子里一片混亂。姐姐的丈夫不是劉明?那當年她和誰私奔?這十年來她到底經歷了什么?為什么要編造一個不存在的人物?各種疑問在他腦海中翻騰,讓他既困惑又擔憂。
天色漸晚,北京的夜空被城市的燈光染成了橘黃色。李旭坐在出版社對面的一家咖啡館里,透過窗戶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
他想象著姐姐曾經在這條街上走過,或許也曾在這家咖啡館里坐過。這種若即若離的感覺讓他既親切又陌生。
他決定第二天去北大出版社碰碰運氣。
或許在那里,他能找到更多關于姐姐的線索,甚至直接見到她。帶著這樣的希望,他回到了王明的住處,期待著明天的到來。
到了那里,前臺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李雪確實在這里工作,但今天請假沒來。
“您是她什么人?要不要留個聯系方式,我幫您轉達?”前臺小姐問。
李旭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留下了自己的手機號,“就說她弟弟來找她,在北京短住幾天。”
離開北大,李旭坐在校園的湖邊發呆。
突然,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打開手機,在各種社交平臺上搜索姐姐的名字。果然,在一個讀書平臺上,他找到了一個名為“北雪”的賬號,頭像雖然是一朵雪花,但個人簡介里寫著“生于湘城,居于北京,一個普通的出版社編輯”。
他翻看這個賬號的動態,大多是些讀書筆記和生活隨感。在一張去年冬天的照片中,他看到了姐姐的身影,她站在雪地里,懷里抱著一個大約八九歲的小女孩,兩人笑得燦爛。
照片下面寫著:“與小荷的第一場雪。”
“小荷?這就是我的外甥女嗎?”李旭感到一陣暖流涌上心頭。
一條私信突然彈出來:“你好,我是李雪。前臺小姐告訴我你來找過我。你真的是我弟弟嗎?十年了,我幾乎認不出你來了。”
李旭的心跳加速,他立刻回復:“姐,是我,李旭。我大學畢業了,來北京找工作,也想看看你。”
“你住在哪里?我來接你。”姐姐回復道。
李旭把王明家的地址發給了姐姐,約定明天見面。
第二天上午,李旭站在小區門口,看到一輛白色轎車緩緩駛來。車窗搖下,露出一張他魂牽夢縈的臉龐。十年的時光在姐姐臉上留下了細微的痕跡,但她的眼睛依然明亮如昔。
“旭旭,你長大了。”姐姐李雪下車,輕輕撫摸著弟弟的臉,眼中含著淚水。
李旭一把抱住姐姐,十年的思念在這一刻決堤。
“上車吧,帶你去我家。”姐姐說,“有很多話要和你說。”
車上,姐姐告訴李旭,她現在住在北五環附近的一個小區,有一個八歲的女兒叫小荷。
“劉明呢?”李旭忍不住問道。
姐姐的手在方向盤上緊了緊,“到家再說吧,這件事說來話長。”
04
李旭站在姐姐家門前,內心忐忑不安。這是一棟安靜的花園洋房,周圍綠樹成蔭,環境優美。他深吸一口氣,按響了門鈴。
門開了,站在門口的不是姐姐,而是一個身材修長、面容儒雅的中年男子。
男子約莫四十多歲,戴著一副金絲眼鏡,一頭短發略帶幾絲銀白,眉宇間透著學者的氣質。
“你好,你就是李旭吧?進來吧,你姐姐去學校接小荷了,馬上就回來。”男子微笑著說,聲音溫和而有磁性。
李旭愣在原地,震驚得說不出話來。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