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21日,駐上海浦東的公安17師通過多日來的偵察,成功捕獲了潛伏在一個布店的匪首胡肇漢。
很有意思的是,當時同胡肇漢一同被捕的還有大小頭目20多人,等于說一下子就把敵人的骨干一網打盡,后來根據繳獲的文件,公安機關順藤摸瓜,又把與會的匪首浦漢群、丁兆南、毅景儒等也先后被抓。
之所以要講胡肇漢,實在是因為此人大名鼎鼎,此人就是京劇《沙家浜》里胡傳魁的原型,只是胡肇漢本人可并不像戲里面阿慶嫂所稱的“草包”形象。
胡肇漢落網的消息傳回他過去所盤踞的陽澄湖地區時,周邊的百姓紛紛拍手稱快。
參與抓捕的公安17師偵察科科長吳虎也因為出色的能力,贏得了上級領導和群眾廣泛贊譽。
一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成立淞滬警備區,最初是由第九兵團兼淞滬警備區,宋時輪任司令員,政委郭化若兼警備區政委。
兩個月后,第九兵團不再執行兼淞滬警備區的任務,并抽調部分干部重新組建淞滬警備區的領導干部機構,郭化若改任淞滬警備區司令員兼政委、林維先任副司令員。
當時,全國剛獲得解放,市面上還有不少國民黨當局潛伏的軍警憲特活躍,對人民財產造成很大威脅,因此在當年8月,中央便有意抽調精銳的野戰軍組建公安部隊。
從1950年1月開始,中央軍委及各軍區直屬公安部隊統一整編為公安師,直屬市的公安部隊整編為市公安總隊。由軍委公安部建制領導,亦稱正規公安部隊。將各?。ㄊ校?、專區、縣的公安部隊整編為省公安總隊、省公安團、專區公安大隊、縣公安中隊和公安隊。由地方公安機關建制領導,亦稱地方公安部隊。
至1951年10月,共建成了22個師的正規公安部隊。
其中公安17師是原來蘇南警備旅改編過來的,駐扎在上海浦東,負責吳淞口至浙江蓋樸沿海的守備任務。
這片地方因為地形比較復雜,十分便于土匪活動,因此公安17師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加強秘密戰線的工作,特別是對潛伏的匪特斗爭,因此特別需要富有地下工作經驗,擅長偵察的干部。
1950年3月,時任淞滬警備區政委的郭化若從警備區抽調了不少干部,來充實警備區軍法處和所屬各師偵察科,后來任公安17師偵察科副科長的吳虎,也是其中之一。
吳虎當時僅是第三野戰軍部隊的一名營長,卻讓警備區政委專門找他談話,也可以想見的是,這一任務的重要性,而之所以要調吳虎到公安,主要是因為他過去在上海干過一段時間地下工作。
“我們這些野戰軍出來的干部,從炮火前線轉到秘密戰線,困難多得很啰!但沒有困難就不調你來了?!?br/>
盡管對野戰部隊頗有不舍,但是面對上級的要求,吳虎還是干脆利索的接下了任務。
頗值得一提的是,胡肇漢也只是眾多栽在吳虎的匪特之一。
抗戰時期,胡肇漢就率部在上海周邊活動,并參與抗日,但同時又遵國民黨當局指示,與新四軍不斷摩擦,手上血債累累,后來胡肇漢所部被廖耀湘收編,其本人出任了青浦縣警察大隊長和陽澄區區長等職。
渡江戰役后,隨著南京、上海解放,胡肇漢逃到了臺灣,并接受了特務培訓,隨后又潛回上海周邊,以代號“老板”的身份指揮手下匪特從事破壞活動。
有意思的是,胡肇漢雖然狡猾,但身上惡習頗多,為人好色,妻妾成群,為此還與部下史云泉爭風吃醋,史云泉被捕以后,供出了胡肇漢隱藏在陽澄村的一個小老婆,這個小老婆又供出了胡在上海的秘密聯絡點。
也是天該滅胡,胡肇漢自以為得計,在秘密聯絡點召集手下開會,竟然違背了秘密活動不超過三人的規定,這也使得吳虎上門搜捕時,幾乎就把胡肇漢匪部頭目一網打盡,少數沒有參會的匪特也根據被捕之人的供述,一一落網。
1950年12月1日,胡肇漢在蘇州經公審后被槍斃,徹底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
據郭化若回憶,也正是在各級部門配合下,肅清敵特的工作在短時間內取得很大的戰果。
二
吳虎上任之初,就展開對周邊摸排,弄清楚了這個活躍在上海周邊的匪特組織,但是部隊連續數次出動,礙于地形環境限制,多次被敵逃脫,敵人想方設法的通過空投等方式,伺機潛伏進入。
敵特十分狡猾,有時還會故意營造一些錯誤的線索和方向,誘導我軍判斷。
1950年2月6日,國民黨當局趁派出飛機轟炸楊樹浦電廠時,在郊區洋山空投了兩個人下來,公安部隊聞訊出動,但出奇的是,等到了地方以后,人們驚奇的發現,空投下來的僅僅只是兩具尸體。
從這兩具尸體身上找到了地圖等裝備,似乎可以證實兩人是受派遣潛伏的特務。
可吳虎經過檢查后,卻發現了問題。這兩個空投下來的人在出機艙前,實際上就已經被打死了,而且還是被近距離開槍打死的。
敵人費了不少功夫,總不至于就只是為了空投兩具尸體下來。
后來經調查發現,敵人空投下來的兩具遺體,實際上是在金門戰役中被俘的我軍戰士。
很明顯,這是敵人釋放的一個虛假信號,目的是為了掩護真正的敵特潛入。
敵特潛入,不外乎分為兩種方式,一種就是這樣的空投,另外一種就是從地形復雜的海岸線上進入,吳虎后來建議上級,要求加強這兩個方面的防備。
除此以外,吳虎也加緊了對市內的偵察,因為如果敵特潛伏進來,市內必然是有能聯絡的人,找到了這個人,就等于有了突破口。
當時,活躍在公安17師防區的匪特隸屬于“反共救國軍海北縱隊”,該縱隊副司令為李妙泰,司令不知姓名,只知道代號為“海狼”。
因為受我軍打擊的緊,這個“反共救國軍海北縱隊”的活動日漸隱蔽,給抓捕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吳虎也是花了一些功夫,從被俘的敵特成員口中得知,“海狼”實為隱藏在上海一個木材加工廠的工人李文達。
抓捕李文達雖然容易,但是想要完全起獲“反共救國軍海北縱隊”的這個特務組織,遠不是抓捕一個李文達就可以的,況且當時已經明確得知,臺灣要派專人來聯絡這股匪特,吳虎后來請示上級后,上級決定對李文達暫時不抓捕,而是先控制起來。
三
匪首李文達十分狡猾,因為被我軍追捕的緊,所以減少了聯絡活動的次數,這反而使得我們想了解這個敵特組織非常困難。
為了讓李文達露出更多蛛絲馬跡,吳虎在偶然的一次機會下,利用一名捕獲的真名王福卻自稱是“李文達”的小匪首,對外防風說已經抓住了匪首“李文達”。
李文達一聽,頓時放松了警惕,為了取得與臺灣派員的聯系,與匪特的接頭次數也逐漸增多。
這也給辦案人員提供了很多線索。
事實正如吳虎所預料的那樣,敵特數次營造聲勢,目的就是為了掩護“真特務”上岸與他們聯系。
幾天之后,一艘帆船強行從南匯、川沙兩縣交界處的海岸邊上岸,裝備精良的八十余匪特在岸上敵特隊伍的掩護下,向我邊防哨所開路。
就在眾人以為這次登陸就是敵人之前鋪墊掩護的對象時,吳虎再次發現了不對勁。
敵特此次大張旗鼓的登陸,似乎是為了掩護什么重要人物登陸,但整個過程卻故意大張聲勢,從海上、岸上對敵作戰的情況來看,敵特撤退有序,并不像是準備好要登陸的架勢,反而是提前準備好了要撤退。
吳虎斷定,這次依然是敵特營造的“煙霧彈”。
根據審訊被俘的特務,吳虎發現了端倪。
原來敵特此次苦心營造的登陸仍然是一次假行動,目的是為了掩護真特務頭子陸亞塵潛入。
陸亞塵,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少將、“淞滬區區長”,潛入目的為指揮匪特向我內部縱深發展,并準備在外國領事館建立據點,長期與我斗爭。
不過有一點,吳虎還是低估了敵人的狡猾,此次敵特登陸計劃雖然是個“煙霧彈”,但卻是假中有真,因為被擊斃的敵特身上搜出了文件,上面有聯絡的信息,這也證明在當天作戰的敵特中,陸亞塵其實就在其中,一上岸他就借著激戰的槍聲隱蔽起來。
吳虎順藤摸瓜,挖出了與陸亞塵聯絡的匪特——“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上海浦東情報站站長”李苗首。
在布置對李苗首監視以后,陸亞塵果然出現了,他們滿以為自己瞞天過海之計成功,不料卻被突入進門的吳虎一網打盡。
唯一漏網的是海狼李文達。
吳虎通過審訊陸亞塵后才知道,原來敵特在岸上的指揮系統分為兩套,一套是情報系統,以陸亞塵、李苗首為首,另外一套為作戰系統,以李文達為首。
有意思的是,兩套系統平素并不干預,只有需要時候才聯系。
陸亞塵、李苗首被捕以后,李文達壓根就不知道消息,加上之前我們對其釋放的假消息,使得其誤以為我軍放松了警惕。
李文達開始大張旗鼓的指揮手下匪特出來作亂,不少原本隱蔽的敵特紛紛暴露,這一切都被吳虎所掌握。
在摸得八九不離十后,吳虎果斷下令出擊,先將李文達擒獲。
李文達被捕之后,還自鳴得意,稱自己手下眾多,但隨著這些手下陸續被捕歸案,李文達才收斂起了囂張氣焰。
吳虎此番對敵特打擊,前后共抓捕陸亞塵、李苗首、李文達在內的300余匪特,其中不少都是潛伏在各個工廠、機關中,給郭化若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郭化若后來在回憶錄中,提及當年上海肅清匪特的戰役,特意點了兩個人的名字。
一個是97師290團班長劉振德,一個就是吳虎。
吳虎原是公安17師偵察科副科長,經此一事后,郭化若正式點將,要他出任科長,繼續從事肅清匪特的工作。
1956年1月,毛主席赴上海視察,時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的郭化若陪同。
毛主席特意問郭化若:
“我記得你手下有個科長,抓了不少特務,算是神探嘛,他現在在哪里?”
當時,吳虎已經調到了浙江軍區,因此郭化若只好告訴毛主席:
“主席,是有這個人,他叫吳虎,現在已經不在上海了,在浙江軍區工作。”
毛主席特意叮囑:
“他是公安戰線上的優秀人才,現在對敵斗爭任務還很艱巨,你務必要妥善任用,并在部隊里培養更多的偵察人才。”
有了毛主席的話,吳虎后來從浙江軍區調至南京軍區,從事政保工作,直至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離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