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球網報道,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22日報道,英軍“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當日從港口啟航,將前往印太地區開展為期8個月的部署行動。幾乎同時,菲律賓放寬與臺當局官員互動限制的消息也引發關注。英國與菲律賓,一東一西,看似毫無關聯,卻在此時同時在敏感問題上對華發起挑釁。
馬科斯(資料圖)
先看英國方面?!巴柺坑H王”號航母此次可謂是“重任在肩”,英國組建了包括戰艦、補給艦、潛艇和飛機的航母打擊群。該航母排水量達6.5萬噸,理論上可搭載36架F-35B隱形戰斗機,英國還宣稱有12個國家支持此次軍事行動。航母打擊群指揮官詹姆斯·布萊克莫爾雖未確認航行路線,但未排除穿越臺灣海峽的可能性,英媒更是直接打出“英國皇家海軍準備在臺灣問題上對抗中國”的標題。
可實際上,英國海軍如今早已不是當年“日不落帝國”時期的海上霸主。就拿航母來說,英國現役僅兩艘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此前出現機械故障,至今維修情況不明。而“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也命運多舛,去年3月就曾被曝因資金短缺問題,可能提前封存或以低價出售給友好國家。在護航艦艇方面,英國皇家海軍的6艘45級驅逐艦,有4艘在大修,僅能派出一艘45級驅逐艦“不屈號”以及一艘23級護衛艦“雷蒙德”號等參與此次行動,這樣的陣容,其防空等作戰能力實在有限。
英國此次派航母前往亞太,一方面是放不下“日不落帝國”的舊夢,試圖通過軍事行動在國際舞臺上刷存在感,彰顯其所謂的“全球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迎合美國。美國一直希望盟友在其遏制中國的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英國此舉正是向美國表明,其能與美國并肩作戰,甚至在必要時為美國提供支持。然而,以英國如今的軍事和經濟實力,這樣的行動更多只是表面功夫,難以對中國構成實質性威脅。
馬科斯(資料圖)
再將目光轉向菲律賓。據菲律賓《星報》22日報道,菲律賓總統府文官長盧卡斯·貝薩明于4月15日代表總統馬科斯簽署新的備忘錄通告,放寬了上世紀80年代由時任總統科拉松·阿基諾簽署的第313號行政命令。新規定下,除菲律賓總統、副總統、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外,其他計劃竄臺從事經濟、貿易和投資事務的政府官員不再需要事先向菲律賓外交部申請,不過出訪時須使用普通護照,不得使用官方職銜,出發前要向菲律賓在臺北的機構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通報出訪目的,出訪期間保持協調,回國后提交出訪報告。任何與臺機構或組織簽署的協議等,須事先取得菲外交部批準,并在必要時取得總統府簽署授權 。
菲律賓在此時放寬與臺當局官員互動限制,絕非偶然。當前中菲關系因南海等問題本就處于敏感時期,菲律賓此舉意在展示對華強硬姿態。從菲律賓國內政治來看,總統馬科斯面臨諸多困境。菲律賓民調機構“亞洲脈動”數據顯示,如今有79%的人對馬科斯執政期間控制通脹的成效感到不滿,53%的受訪者對其執政不滿,中期執政滿意度僅25%,與杜特爾特執政中期85%的民眾支持率形成鮮明對比。
臨近中期選舉,馬科斯支持率低迷,通過在外交上對華采取強硬行動,試圖轉移國內民眾對其內政不力的關注,利用外部矛盾掩蓋內部矛盾。同時,菲律賓也妄圖利用臺灣問題拓展所謂的“國際空間”,通過與臺當局加強互動,從臺灣獲取一些經濟利益,或者在國際上制造一些話題,提升自身“存在感”。
馬科斯(資料圖)
但菲律賓顯然低估了一個中國原則的嚴肅性和中方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此前個別歐洲國家也曾在臺灣問題上采取類似錯誤行徑,中方均予以強烈譴責并實施制裁。若菲律賓將相關政策調整付諸行動,中方必定會對相關官員和企業采取包括制裁在內的舉措,將涉事官員列為不友好人物也是極有可能的。畢竟,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同樣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發展關系的前提和基礎。
英國派出航母巡航亞太,妄圖在臺海問題上攪局;菲律賓放寬與臺當局官員互動限制,公然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兩者的行為看似孤立,實則都與美國的印太戰略脫不了干系。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發展,不斷拉攏盟友在亞太地區制造緊張局勢,英國和菲律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美國戰略的執行者。但無論是英國還是菲律賓,都應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任何挑釁行為都將遭到堅決回擊,他們的這些舉動最終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給地區和平穩定帶來負面影響,也損害自身國家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