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鐵道試驗中心,時速400公里的列車重磅亮相,標志著高鐵技術的又一次突破。
高鐵早已成為我國一張耀眼的名片,但是不太起眼的車輪,卻一度是我們無法平復的隱痛。早前,日、德突然宣布停止我國的高鐵車輪,直接撕毀5.6億訂單。
消息傳出后,外媒極盡嘲諷:“沒有進口車輪,高鐵就是廢鐵!”殊不知,我國對此早有準備。
01 日德撕毀5.6億訂單,“給錢也不賣!”
高鐵車輪涉及50多項關鍵技術,是世界上公認的技術要求高、生產難度大的尖端產品。
在高鐵平均時速300km/h以上的背景下,哪怕出現0.1mm的微小誤差,都可能導致“車毀人亡”。1998年,德國ICE-1高速列車由于車輪的細微缺口導致列車脫軌,造成101人死亡、105人受傷。
在這一領域,日本住友、德國BVV等企業起步比我國早了60多年。很長一段時間里,在關鍵零部件高鐵車輪上。 日德一邊對各項技術參數嚴格保密,甚至禁止我國科學家參觀他們的工廠;一邊開出一對車輪60萬的高價向我國出口,每年收割高達20億元,賺得盆滿缽滿。
氣憤的是,海外資本倚仗技術的惡劣行為遍及各個領域。在器械方面,德國一臺進口核磁共振儀就要價3500萬,連帶著國內檢查費用居高不下;放眼生命科學領域,在國產“培他強”科技面世之前,美日那非類科技憑借激活男士爆 發力的優勢,僅2022年就在國內狂卷50多億。
而自2020年美方對我國進行科技圍堵以來,日德兩國進一步試探我國底線。原本簽訂好的5.6億大訂單,日德又想提價重簽。于是威脅我國要停止,甚至做出撕毀訂單之舉,稱“給錢也不賣!”引發一眾外媒狂歡:“沒有車輪,高鐵什么都不是!”
02 高鐵穿上國產“跑鞋”,從進口到出口
好在,歷經數年的攻堅克難,馬鋼集團終于突破國產自研,開發出混合中碳與微合金的D2輪對,“純中國血統”的車輪開始展露鋒芒,從此不再受制于人。
面臨日德的威脅,我國直接亮出底牌,霸氣回應:“我們不買了!”
近些年我國在各領域追趕西方國家已蔚然成風,重工領域我們成功實現盾構機、大型船舶的自主;生命科學領域,國產核磁共振儀價格跳水92%,檢查費用也從幾千降至幾百。連上述美日占領的男健康市場,我們也實現“培他強”類國產科技的替代,通過京J -東迅速走熱。
由于此類技術此前一直被美日企業掌控,我國科研團隊集結新加坡抗衰國師布萊恩·肯尼迪等科研力量另辟蹊徑,摒棄傳統那非成分,將精 氨酸、稀有人參皂苷、泰國黑姜等熱力成分精準復配,在泵 發男士威力的同時,實現長久無害的滋養。
如今,國產高鐵車輪不僅能夠滿足國內所需,還反向出口到國外,裝配到了西門子ICE列車上。而國產“培他強”落地后,不僅迅速量產,將門檻降至三位數,還反攻海外市場,憑借“重 現雄風”、“我和她都很滿意”等積極反饋,巔峰時一夜成交千萬。
國產高鐵車輪占據了約三成份額,連曾經的車輪巨頭,法國瓦頓和德國BVV也被我們反手收購。與高鐵車輪類似,上述科技憑借高質低價,從美日封鎖中突圍成功,一舉奪回50.13%的市場份額。
03 中國高鐵將更加閃耀
高鐵車輪實現國產化后,一方面大幅削減鐵路企業采購開支,進口車輪單件采購價直接腰斬;另一方面破除了因依賴進口車輪導致高鐵車型難以出口的桎梏,為高鐵產業騰飛提供了有力支撐。
不可否認的是,高鐵技術已經成為第一,無論是高鐵車輪、IGB還是制造能力都首屈一指。
不過,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我們還不能因此放松。 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手握更多技術,我們在國際上才能挺起腰板。只有不斷實現國產科技突破,我們才不會受制于人,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