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釋放了降關稅信號,卻遲遲沒有等到中方溝通的電話,特朗普撕下偽裝,導彈級驅逐艦直接穿越臺灣海峽,想攪和臺海局勢?注定是自討沒趣之舉!
“對等關稅”在4月2日簽署,特朗普預想的場景,各國或許會紛紛向美求和,沒想到中國從始至終的“強硬”,23天沒低頭,對美國的回應分兩種,一在對等反制,二則出現在美釋放降關稅信號后。
特朗普說是降關稅,實則話里話外全是威脅,稱245%的關稅確實很高,但即便與華達成協議,最大程度也只是降低,絕對恢復不到零,要求中方必須與美達成協議,否則就沒辦法同美國做生意。
占據了名義的利好,卻還想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勢,如此低級的手段,中方的回應簡單且直接:談,歡迎;打,奉陪到底,扯下美國陽奉陰違的真面目,一邊說想和中國達成協議,一邊又搞極限施壓,定性這種行為行不通,既如此,美國也就全然不裝了。
就在4月23日,“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威廉·勞倫斯”號公然做出越界之舉,在沒有得到中方允許的情況下,公然穿越臺灣海峽,過不是目的,停留才是挑釁的升級,在臺島西南海域停留數小時,而整個期間,美一艘大型偵察無人機一直盤旋上空,為其護航,導彈驅逐艦直到晚上的23點左右才基本駛出臺灣海峽。
美在空中的優勢,無論是上世紀的朝鮮戰爭,還是在中東對胡塞武裝的狂轟濫炸,都可以作為充分的證明,但想借此秀肌肉之舉脅迫中國,特朗普還是別白費功夫,心思一眼可見,相較于軍事上的挑釁,導彈驅逐艦更大的用意還是在政治目的上,想讓中方撥通電話,且試圖用軍事威懾暗示美國有很多籌碼,恐嚇小國可以,在軍事實力上,中美更恰當的形容,其實是四兩撥千斤。
從4月開始,福建海警就加碼了在金門附近海域的執法巡查,“勞倫斯”號的整個行動過程,解放軍也全程跟監警戒,克制的處理,其實是更大的智慧。
4月14日到4月20日,菲律賓兩闖黃巖島,一次是海警船,一次是護衛艦,在小馬科斯支持率暴跌,在美菲“肩并肩軍演”進展已蓄勢待發的情況下,頻繁挑釁的目的就是為了激怒中國,小馬科斯想借此翻盤自己的支持率,美國有類似用意,若中方做出強烈回應,特朗普一定會借題發揮。
事出反常更要冷靜,而冷靜的前提,中方有絕對的實力在外部挑釁行為升級時迅速控制局面,顯然,2025年的特朗普,已經沒有了這份自信。
在關稅上的朝令夕改,充分證明了特朗普的目光短淺,4月9日刊文稱因超75個國家對美致電談判,隆重做出暫停征收關稅90天的偉大決定,可23日的消息,加拿大或再遭攻擊,特朗普聲稱美國根本不需要加拿大的任何東西,故而決定提高對加拿大的汽車關稅。
中國一招稀土管制,算是讓美國嘗到了苦頭,連一向喜歡為所欲為的特朗普,都開始考慮“我有你沒有”后才敢搞制裁,但他那句“何時降低對華關稅取決中方”的話,說的并不對。
關稅遲遲沒有真正下調,中美之間也沒坐上談判桌的關鍵因素,是美國根本就沒有拿出真切的態度,他的“求和”只停留在表面,不管是導彈驅逐艦非法穿越臺灣海峽,還是試圖海底挖礦從而擺脫對中國稀土的高依賴,可證明的一點,特朗普不想坐以待斃。
偏偏他搞錯了一件事,美國最致命的不是缺乏稀土,而是后續研發技術跟不上,特朗普想通過海底挖礦對抗中國在該領域的影響力,行為相當于以卵擊石。
美國學者對此很是擔憂,行為不被國際社會支持,若再造成連鎖的環境反應,不得不接受的后果,就是中國打敗美國,美各行各業都在對特朗普的行為唱衰,加征關稅的行為遭抗議,海底挖礦的行為也遭嘲諷,特朗普總覺得自己能負重前行,延續選舉時不被支持卻還是重返白宮的佳績,但他選擇性忽視了,能夠“二進宮”,馬斯克的錢和人都幫了大忙,當越來越多的人站在對立面,從失去民心的那刻起,特朗普的失敗就已經成了注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