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一場急雨突降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侯集鎮袁營村。望著雨水浸潤的土地,村支書王坤澤緊鎖多日的眉頭終于舒展。此前,面對持續旱情,他帶領村民在趙麗合作社小麥種植基地搶打機井,提前布防。“農業生產不能‘等靠要’,必須主動出擊!”王坤澤語氣堅定。
作為全縣規模化種植標桿,趙麗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早在3月便打響“墑情保衛戰”。在縣農業部門指導下,合作社將千畝農田劃分為30余個網格化監測單元,布設土壤濕度傳感器,實時傳輸數據至智慧農業平臺。“過去憑經驗,如今靠數據。”合作社負責人姜波展示監測系統:當土壤含水量低于55%預警線,水肥一體機立即啟動精準灌溉,既節水又增效。
在侯集鎮姜老莊村麗東循環農業合作社,一場“跨界”抗旱行動引人注目。該社流轉的土地多毗鄰魚塘,合作社巧妙利用養殖尾水經處理后灌溉麥田。“尾水富含氮磷,恰是小麥拔節期所需營養。”負責人翟玉東介紹,這種“以養帶種”模式不僅讓千畝麥田喝上“生態水”,更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目前,合作社托管土地超3000畝,抗旱灌溉正高效推進。
4月23日,鎮平縣委書記艾進德帶隊深入彭營鎮、安字營鎮等田間地頭,實地查看墑情、灌溉設施及病蟲害防治情況。調研中,他強調要緊盯農時節點,強化“一噴三防”措施,發揮種糧大戶帶動作用,確保技術指導到戶、水源調度科學。
在這場攻堅戰中,鎮平縣構建起“政府+技術部門+合作社+農戶”聯動機制:農業部門提供智慧監測設備,鎮村統籌調配資源,合作社創新節水模式,農戶積極參與田間管理。侯集鎮黨委書記王鋒表示,通過“墑情地圖”與“水源動力圖”疊加分析,全鎮制定“一村一策”灌溉方案,確保關鍵時刻“手中有水、心中不慌”。
抗旱保糧,關乎民生,更系國之大者。鎮平縣以科技為矛、以協作為盾,在田野間書寫了一份科學抗旱的生動答卷,為夏糧豐產筑牢堅實根基。(圖/李樹嫻 王宗顯)
4月24日 鎮平縣侯集鎮譚寨村正在澆灌小麥 王宗顯攝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