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詹詹 郭小興編輯丨百進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約為2000字)
新能源汽車攻城略地勢如破竹、傳統燃油汽車節節敗退的當下,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站了出來,表示不服。
近日的上汽通用高層溝通會上,他說道:“未來燃油車肯定還有市場份額,至少還有25%。”
“上汽通用2027年以后還會保留8輛以上的燃油車。”
“屆時市場上燃油車該淘汰也淘汰了,也沒有多少人跟我們競爭了。”
那么,盧曉這是在走夜路吹口哨強行給自個兒壯膽,還是確有依據?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要解答這個問題,得從成本、技術、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基礎設施和政策導向等角度進行多維度解析。
1、成本方面,在購車階段,新能源汽車平均成本一度較高,主要是電池昂貴;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的降低,其價格目前已來到了接近燃油汽車的區間,并且有望繼續下探。
在使用和維護階段,電費低于油費,且結構簡單,保養項目少,長期來看更經濟。燃油汽車油價高,發動機等部件保養復雜,費用高。
2、技術方面,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是電池技術,目前,續航里程與充電速度仍是短板。盡管一些車型宣稱續航可達數百公里,但實際受駕駛習慣、天氣等因素巨大影響,續航大幅縮水。充電速度也無法與燃油汽車幾分鐘加滿油相比,快充也要幾十分鐘 。
燃油汽車技術成熟穩定,動力輸出線性,高速行駛動力強勁。
3、安全性方面,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安全這一痛點問題遲遲未能解決,過長的充電時間、擠壓和強烈撞擊可能引起燃燒和爆炸事故。盡管固態電池等新技術有望突破瓶頸,但量產裝車仍有較長時間,目前尚無電池廠家可以顯著提高電池安全性。
近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并將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實施,將動力電池“不起火、不爆炸”改為強制性要求,被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這將有效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安全性。
4、能源效率和環保性方面,新能源汽車優勢明顯,電能轉化為動能效率高,行駛中零排放,符合全球節能減排趨勢。
但“電車減排”這一觀點需要辯證性看待。2021年,南方科技大學創新創業學院院長劉科指出:“如果中國電網67%還是煤電,那電動車是在增加碳排放,而不是在減少碳排放。只有能源結構和電網里大部分是可再生能源構成的時候,電動車才算得上清潔能源”。
正經社分析師發現,新能源汽車的碳排放主要發生在電力生產和運輸過程中,這一階段的碳排放比燃油車高出40%,主要是由于中國發電還是以火電為主;但新能源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幾乎不產生碳排放,所以若以全生命周期計算,新能源汽車碳排放整體比燃油汽車低37%-45%。
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國家電網煤電占比的逐步降低,電網的碳強度、新能源汽車的碳排放,也將會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此外,在電能轉化效率方面,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汽車的邏輯之一,就是前者能量轉換效率是后者的3-6倍。
根據 Fuel Economy數據,傳統內燃機的的能量轉換效率只有 16-25%,絕大部分的能量損失來源于熱量損失和其他發動機損失,而新能源汽車的能量轉換效率高達87-91%(還包含了充電損失),是燃油汽車的3到6倍。
5、基礎設施方面,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雖然一直在增加,但在偏遠和農村地區的覆蓋率仍然較低,布局也很不均勻。沒有完善的充電網絡,新能源汽車出行會有續航焦慮,阻礙其全面普及。
在基礎設施的完善度上,燃油汽車仍然占有絕對優勢。
6、政策方面,許多國家和地區出臺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如購車補貼、免征購置稅、免費停車等;同時,為實現碳達峰目標,許多國家發布了禁售燃油汽車時間表,包括歐盟(2035年)、美國加州(2035年)、印度(擬2035年)、中國海南(2030年)。
不過,執行層面仍然阻力重重,燃油汽車仍在商用車市場占有一定比例,為燃油汽車留存市場空間提供了緩沖。
那么,新能源汽車未來是否能完全替代燃油汽車呢?正經社分析師認為,主要有三大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電池安全問題:
盧曉的“25%燃油車份額”主要支撐點,就是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短板尚未徹底解決。
近兩年,國內發生的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不勝枚舉。在其火災中,鋰電池的熱失控現象不可避免,而且滅火救援難題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
第二,如何應對“油電同權”:
新能源汽車至今仍享受著優于燃油汽車的“特權”,包括以舊換新價、養路費,還有部分城市對新能源汽車不限號、增發購車指標、追加購車優惠等。
隨著“油電同權”的呼聲越來越高,相關部門遲早會有相關舉措。一旦新能源汽車特權被取消,不少新能源車企將面臨虧損或將擴大的問題,甚至可能出現經營難以為繼。
第三,新技術是希望,將避免新能源汽車的崩盤:
未來的固態電池擁有更長的續航里程、更高的安全性、更長的使用壽命、更快的充電速度等等,有望彌補現有鋰電池的缺點,為新能源汽車帶來顛覆性革命。
綜合來看,短期內新能源汽車難以完全取代燃油汽車,兩者將會繼續并存。但長遠而言,隨著技術突破和基礎設施完善,新能源汽車憑借環保和技術優勢,極有可能成為未來汽車市場主流,尤其在城市通勤和短途出行領域,有望成為主流選擇。
預計到2030年,城市出行市場新能源化率將超過80%。
然而,燃油汽車不會輕易退出歷史舞臺,在長途運輸、特殊作業以及追求駕駛樂趣和機械情懷的細分市場中,仍將擁有忠實的用戶群體。
同時,混合動力車型作為過渡方案,也將在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正經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員|曹甲清·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注正經社,我們將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信息,否則視為侵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