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標人熬夜改標書、專家凌晨打分、甲方暗中“選妃”——招投標江湖里,項目歸屬從來不是“價低者得”的簡單游戲。
三大核心依據+四大避坑法則,撕開“內定”假面,教你用規則逆襲!
一、明規則:專家打分盯緊這3個“硬通貨”
1. 資質與業績的“鐵門檻”
- 某智慧城市項目招標中,要求投標人具備“3個同類項目業績+CMMI5認證”,8家企業因業績造假或資質過期被廢標。
- 避坑點:提前3年規劃資質儲備,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自查業績備案信息。
2.技術方案的“生死線”
- 某環保項目招標文件要求“設備國產化率≥90%”,某企業因未提供“進口部件海關報關單”被扣15分。
- 避坑點:用“顏色標注法”將招標文件中的技術參數逐條拆解,確保標書100%響應。
3.價格分的“隱形天平”
- 某政府采購項目采用“基準價法”,報價高于基準價3%扣1分,低于基準價10%扣2分,某企業因“惡意低價”直接出局。
- 避坑點:用“成本測算表+競品報價庫”推算合理報價區間,避免“自殺式報價”。
二、暗規則:4個信號預警“內定局”
信號1:招標公告“量身定制”
- 某高校機房改造招標要求“注冊資金≥5000萬+本地納稅證明”,僅1家企業符合條件。
- 自救包:用“天眼查”對比招標方歷史合作方,若中標率超80%則謹慎參與。
信號2:標書制作時間“死亡倒計時”
- 某市政項目要求“7天完成標書編制+蓋章”,某企業因趕工導致“投標函日期錯誤”被廢標。
- 自救包:小型項目預留14天,中型項目預留1個月,用“標書檢查清單”逐項打鉤。
信號3:評標現場“黑箱操作”
- 某企業投標文件與另一家“機器碼相同”,經查為同一臺電腦制作,被列入政府采購黑名單。
- 自救包:使用“標事通”查重工具檢測雷同性,不同人員分模塊編制標書。
信號4:中標結果“逆常識”
- 某醫院項目最低價未中標,招標方稱“低價方技術方案不達標”,卻拒絕公開評審細則。
- 自救包:中標公示期7日內申請異議,要求調取“專家打分表+評審錄音”。
招投標不是賭場,而是規則戰場。與其糾結“內幕”,不如用“資質護城河+技術護城河+價格護城河”構建不可替代性。當你的標書成為唯一滿分答案時,任何“內定”都不過是紙老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