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盡管欣賞宏大主題的創作,但我筆下多為苦寒大地之下的山花野草,相比之下,我更樂意對少受到人們關注的山花野草投以關懷,我希望能用手中畫筆,能用傳統的寫意繪畫方式為無名的山花野草樹碑立傳。任何事物,無論是令人追捧的,還是受人忽視的,其實都是世界規律的反映,都可以反映每個人心中的“道”,山花野草自然也不例外。而通過長期對山花野草的描繪與表現,我對繪畫中的“技”與“道”有了一番體悟,不僅使我畫藝有所進展,也使我對人生、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尤其對事物之偉大與卑微有了全新的認識。至少對我來說,山花野草是偉大的,因為我看到它們的不屈與堅韌。
《北秋》240×200cm紙本水墨2020年
速寫,作為“技”的磨礪
我重視通過日常的速寫,來鍛煉對周邊事物的攝取能力,同時提升我的造型能力。這與我繪畫上的根底為現實主義有著密切關系。我關心我身邊存在的一切,不管是人與事,還是路邊的花與草。我始終以一種審視的眼光去看待這些事物,努力地去記錄下這些事物的本質,而其中本質往往是平凡的,但又是動人的,耐人尋味的。因而我常常攜帶著速寫本,以便在靈感迸發之時,能快速且生動地捕捉到理想中的繪畫素材。在我看來,不論是現實主義創作還是其他主義,靈活地掌握速寫,并自覺以其作為重要創作手段,是美術創作者所應當堅持不懈的事。
《晨霧》240×200cm紙本水墨2025年
事實上,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美術界就意識到速寫對于藝術創作、對于表現現實生活的重要性。如1954年《美術》雜志第1期刊出的蔡若虹《開辟美術創作的廣闊道路》一文指出:“必須認識到生活形象的速寫工作是我們創作的基礎。在我看來,作為現實主義的畫家的主要條件,應該首先看他有多少速寫簿子,因為沒有生活形象的積累就沒有‘現實生活’的根據,因而也就沒有‘現實意義’的根據。作為以社會主義精神教育人民的藝術工作者,首先要求他的,就是在創作生活上具有社會主義的精神。”【1】同年2月26日,在中國美術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召開的速寫問題討論會上,參會的40多位畫家也肯定了速寫的重要性:“大家認為一個現實主義畫家,必須隨時隨地多畫速寫,這不僅可以記錄生活,鍛煉技巧,而且可以進一步幫助畫家更深入地觀察生活。”【2】而后,艾中信更對速寫的概念進行概括總結:“速寫是獨立的繪畫形式,是一個畫種;與生活聯系最緊密的繪畫形式;生活和創作以及基礎技術訓練和創作之間的橋梁;速寫培養畫風;收集創作素材。”【3】自此,速寫蔚然成風,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中國美術教育中重要的一環。但在改革開放之后,尤其進入到90年代的快速發展新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與人們物質上的富足,照相機進入到千家萬戶之中,越來越多的美術工作者依賴于照相機,在新世紀以來則更多地轉向于依賴手機的攝像技術。這也反映了以速寫作為采集創作素材,作為重要創作手段的方式已逐漸式微的事實。毋庸置疑的是,速寫在現今中國美術界的很多時候已成為低效、落后的代名詞。但我依然堅持速寫,因為我個人的中國畫創作的不少體悟與自得,是從速寫之中所得來的。
總之,速寫被我當成一種磨礪“技”的存在與手段,它也是我中國畫創作中“技”的反映,更是我在中國畫創作中通往“道”的重要積累。
《敬候佳音》240×200cm紙本水墨2022年
鮮活,作為“道”的追求
當“技”的磨煉達至一定程度,有著相當的積累之后,就可走向“道”的呈現,這就是古人說的“技進乎道”的道理。由于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經歷,有著各自的理念與藝術追求,因而每個人眼中的“道”是不盡相同的。自小就喜歡橫涂豎抹的我,有幸在1996年考入了哈爾濱師范大學,跟隨當代著名花鳥畫家高卉民先生學習花鳥畫,無論是題材還是表現手法方面均受到先生的深刻影響。其中經由本科、碩士、博士的研習,且在2014年錄取為中央美術學院李洋老師工作室訪問學者的經歷,使我對自己所追求的“道”逐漸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那便是要呈現出描繪對象的“鮮活”。
《南風》240×200cm紙本水墨2024年
說到底,我之所以堅持日常速寫的目的,就為了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出描繪對象的鮮活。在我看來,鮮活是中國畫的內在要求;有鮮活,才有氣韻,才有生機。這也是中西傳統繪畫的主要差異之一。若將西方靜物畫與中國花鳥畫作一番比較,可清晰看出中西繪畫的差異。西方靜物畫更多描繪的是“死物”,如倫勃朗筆下屠宰后的肥肉,夏爾丹筆下的兔子,凡·高筆下的皮鞋……對西方畫家來說,所描繪的靜物鮮活與否不甚重要,甚至“死物”還更方便于他們進行描繪活動;反觀中國花鳥畫史上五代的黃荃、徐熙,北宋的趙佶、崔白,明代的邊景昭、呂紀,現代的齊白石、潘天壽……他們筆下的禽鳥盡顯勃勃生機,無一不透出描繪對象的鮮活。而我通過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的積累,逐漸認識到中西繪畫差異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不斷明確自身定位的過程,更是一個逐漸深入發展自身繪畫語言的過程,從而也積累了些許體會。在我看來,若要生動地表達出對象的鮮活,需要創作者具備以下幾個因素。
《南風》240×200cm紙本水墨2025年
其一是創作者要具備扎實的造型能力。事實上,無論中外古今繪畫,造型能力均是繪畫藝術的基礎所在。西方繪畫自不必說,即便我們回看最無爭議的、處于中國繪畫高峰的宋代,包括山水、人物、花鳥在內的優秀繪畫作品無一不呈現出創作者準確、到位的造型能力。因而我不論是在人物畫教學還是花鳥畫創作上,都極為重視對造型能力的錘煉。甚至于我認為,當代寫意花鳥畫的發展瓶頸之一就是創作者的造型能力不夠過硬。客觀地說,在當代寫意花鳥畫創作者們之中,書法較佳的多,而有扎實造型能力的少。缺少系統的學院教育的創作者,或者造型能力薄弱的創作者,都應當直面造型能力的重要性。他們應意識到,一方面,寫意并不能成為回避造型能力的一個借口、一塊擋箭牌;另一方面,寫意的基礎往往是寫實,即創作者先具備一定的寫實能力,才有可能在后期達到寫意的表現,甚至于在很多時候,造型一旦足夠準確了,所描繪對象的“神韻”也就自然地出來了,形神也就兼備了。
《生生不息》240×200cm紙本水墨2020年
其二是創作者要具備刪繁就簡的能力。這點對寫意花鳥畫而言更為關鍵。如今的中國畫壇形式語言豐富,表現趨向多元化,花鳥畫家在創作時怎樣取舍?怎樣從中選取適合自己“道”的形式語言?這同時也是一個橫亙于所有畫家面前的難題。對于花鳥畫家來說,更大的挑戰在于,在解決了上述難題之后怎樣使畫面傳達出某種意境?這往往需要畫家具備高度概括對象的能力。古往今來,但凡優秀的花鳥畫家無不具備刪繁就簡的能力,如成為傳統中國畫主要特征之一的“留白”即是此體現之一。當然,刪繁就簡的實現難度較大,它代表著畫面上的取舍有度,既有疏密的對比,又有空白處以豐富意境,且存在某種呼應關系;它既體現了創作者的膽量與魄力,也反映出創作者“畫外”的功夫與修養。盡管如此,我們依然可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試著對它作一番理解:刪繁就簡,往往要求畫家先表現出“繁”,而后在“繁”的基礎上再進行“刪”,以此實現“簡”。換言之,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創作者若無一定的繪畫基礎,則難以達至此水準。若明白于此,花鳥畫家一方面不可操之過急,妄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這當然也不現實;另一方面則要以“刪繁就簡”作為一個理想目的而去奮進、探索、創新,才能更有效地體現出描繪對象的鮮活與生機。
《落秋》196×96cm紙本水墨2022年
其三是創作者要具備在生活中體察入微的眼光與習慣。對于古今中外所有畫家來說,觀察永遠是第一位的。世間萬物有著不同的形態、習性與特征,動物也好、植物也罷,其差異處往往就是主要特征所在。花鳥畫家應養成一個時刻觀察周邊生活的習慣,在細微處下功夫、見功夫。有時候一只鳥、一朵花,只是一個形態的瞬間變化就能得見物象的本真,創作者若是將其“捕捉”到畫面中,往往便能感動觀者,因為這直接反映出對象的鮮活。鮮活,是與靈動聯系在一起的,有時候兩者甚至能畫上等號。我受高卉民先生的影響,長期關注并表現生存于苦寒大地上的山野花草。客觀言之,表現山野花草的特征是很有難度的,因為乍看之下,野花野草的形態都差不多,所以我只能從它們的細微差別處下功夫,觀察枝葉的不同走向,甚至是同個物種的不同顏色變化。通過長期的觀察,我即便在描繪頗具難度的對象時也比初涉此道時顯得得心應手多了,從而也更為堅信體察入微的審視習慣,有助于創作者表現出對象的鮮活。
《太平圖》196×96cm紙本水墨2025年
在超過20年的繪畫研習歷程中,我不僅有畫過鋼筆速寫,作基礎的勾勒工作,也畫過水墨人物創作。當這樣的積累與經驗轉到花鳥畫創作中,不僅兩者的表現語言與思維模式不“打架”,反而促進了彼此的向前發展。最明顯的是,經由長期的人物畫實踐,我的造型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轉至花鳥畫創作中對描繪對象進行取形、勾勒之時,則更多地生發出一種游刃有余之感。這也是我對“技”與“道”的理解與感受。
文/姚瑞江,來源:珞格美術館)
注釋
【1】蔡若虹.開辟美術創作的廣闊道路[J].美術,1954(1).
【2】薛亞軍.國民與國家形象塑造——十七年(1949-1966)美術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6.詳見:中國美術家協會創作委員會二月份的活動[J].美術,1954(3).
【3】艾中信.“聰明的小本子”——速寫雜談[J].美術,1961(5).
作品欣賞
《悟道》196×96cm紙本水墨2022年
《艷陽》196×96cm紙本水墨2025年
《靜》138×68cm紙本水墨2025年
《石榴》138×68cm紙本水墨2024年
《非洲芙蓉》50×50cm紙本水墨2023年
《覓》68×33cm紙本水墨2024年
《清閑》68×33cm紙本水墨2024年
《慎思》68×33cm紙本水墨2024年
《知秋》68×33cm紙本水墨2024年
《思》68×33cm紙本水墨2024年
畫家簡介
姚瑞江,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美術館館長、美術學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2014年9月錄取為中央美術學院骨干教師高級訪問學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