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子屏幕的熒光漸成生活底色,如何讓紙質書頁的墨香重煥生機呢?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湖北省云夢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以創新舉措回應時代叩問——成立“春山閱讀社”興趣小組,通過“興趣引領+文化實踐”的創新模式作答,讓閱讀從“書桌案頭”走向“街角巷尾”,以“春山破圈”激活全民閱讀DNA。
書香潤春山:在文字間尋覓精神原鄉
“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午后的閱覽室里,“春山閱讀社”成員小劉和同事老周正在共讀《平凡的世界》,小劉打趣道:“周哥,孫少平在煤礦里還啃書呢,咱在這辦公樓可得多讀幾本。”
(圖為職工在閱覽室共讀)
自“春山讀書社”興趣小組成立以來,職工們的閱讀模式悄然轉變:從“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對話”。興趣小組還會定期舉辦讀書沙龍和朗誦活動,在首期朗誦活動中,青年職工小劉以一篇《岳陽樓記》贏得滿堂喝彩:“以前總覺得古文晦澀,但通過朗誦,我仿佛觸摸到了范仲淹的胸懷。”她的搭檔小王則笑言:“我們不是專業演員,但文字的力量讓我們成了故事的講述者。”
(圖為“春山閱讀社”興趣小組成員展開閱讀討論)
在興趣小組的帶領下,該局(營銷部)職工共向閱覽室捐贈書籍100余冊,撰寫讀書筆記300余篇,舉辦朗誦活動12場。午休時分的閱覽室,有人沉浸于《人類簡史》的文明脈絡,有人借《蘇東坡傳》笑談豁達人生。正如“春山讀書社”成員筆記所寫:“書籍是心靈的避難所,更是照見自我局限與可能的一面明鏡。”
書香進社區:以“書”架“橋”共筑文化鄰里
“肖書記,我們送書來啦!”
4月21日清晨,一支身著紅馬甲的志愿服務隊攜100余冊圖書走進云臺社區。志愿者們根據居民需求,將書籍分門別類:兒童繪本區色彩斑斕,老年養生角實用貼心,文學經典區厚重典雅......
(圖為志愿者在云臺社區整理捐贈書籍)
退休教師王奶奶戴著老花鏡翻閱《唐詩三百首》:“這讓我想起年輕時在學堂教書的日子。”幾個小學生圍坐《十萬個為什么》旁嘰喳討論,年輕媽媽們在育兒書籍區交流心得......
以讀書日為契機,興趣小組開展科普宣傳,為大家介紹世界讀書日的由來、傳遞“閱讀即生活”的理念。
“原來讀書日背后還有著這么一段傳說呢,竟然也跟大文豪莎士比亞的生日在同一天!多虧了煙草志愿者的科普,讓我們了解到這么一段故事。”云臺社區一位居民聽到科普后感慨道。
(圖為“春山閱讀社”開展宣傳活動)
“咱煙草的同志不僅送來書籍,更播撒了文化的種子。”云臺社區負責人肖書記談及煙草同志的志愿精神,贊美之情溢于言表。自活動開展以來,社區居民自發捐贈藏書120冊,書籍流轉率達80%,知識的橋梁在鄰里間悄然架起。
書香連街巷:流動書角繪就閱讀新景
與此同時,該局(營銷部)以興趣小組為紐帶,打造“流動讀書角”,在6個社區同步開設公益擺點,將“書架”搬到街頭巷尾,讓社區居民在自家樓下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一方木桌上,文學、科普、歷史等書籍分類陳列,不到兩周時間,前來"流動圖書角"借書的居民達500余人。
社區居民張大哥看到志愿者們非常開心的說到:“我家孩子放學后總往讀書角跑,晚上回去了還在意猶未盡地分享讀書心得,我今天也來現場感受感受書香魅力!”
(圖為社區居民前來“流動讀書角”閱讀)
據悉,志愿者們還創新推出“閱讀打卡”活動,鼓勵居民記錄讀書體悟,連續打卡一個月還能獲得精美文具一套。自此,來到“流動讀書角”借書的人絡繹不絕。如今的街角巷尾,孩童的歡笑聲與翻書聲交織,老者的茶香與墨香交融,閱讀已成為云夢街頭最動人的風景。
“我們或許無法丈量世界的廣度,但書籍能帶我們抵達精神的遠方。”該局(營銷部)負責人對讀書日活動作出總結。當個人的閱讀體悟轉化為群體的文化實踐,這場關于閱讀的接力賽,已然超越了活動本身的意義。這或許正是“上春山,入書海”的深意——讓靈魂與文明,永遠走在追尋春光與真理的路上。
(圖片由云夢縣局 毛璐 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