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溪鎮開展防汛暨地質災害避險轉移綜合演練)
(白溪鎮開展防汛暨地質災害避險轉移綜合演練)
(白溪鎮開展防汛暨地質災害避險轉移綜合演練)
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玲 劉俊)4月23日至24日,新化縣白溪鎮在轄區內的8個重點水庫、6個地質災害點,開展為期兩天的防汛應急轉移避險演練,通過模擬實戰場景檢驗應急預案實效,提升多部門協同作戰能力。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孫志輝全程督導并作動員講話。
上午9時整,模擬青豐水庫水位超警戒線1米并出現管涌險情。隨著暴雨紅色預警模擬信號的響起,由水利站、自然資源所組成的監測調查組率先進入戰斗狀態。實時監測水庫水位及地質災害隱患點動態的監測技術員緊盯水位監測儀:"報告指揮部,庫區水位已達警戒線,建議啟動應急響應!"
綜合協調組立即啟動防汛II級響應,疏散轉移組通過廣播、銅鑼等方式組織下游群眾沿預定路線撤離。演練中,民兵與志愿者協同攙扶行動不便的老人,消防隊員利用救生艇轉移“被困群眾”,醫療組對模擬傷員進行止血包扎并轉運至安置點。
同時,大沅村窯灣里組山洪災害點的銅鑼聲穿透雨幕,村干部手持擴音器逐戶排查:"張大娘,快跟志愿者走安置通道!"在能見度不足5米的模擬暴雨環境中,成功轉移20余名"受困群眾"。
在栗山水庫災害點,搶險救護組用多功能擔架完成復雜地形傷員轉運。演練現場,武裝部長陳習斌親自指揮民兵應急分隊,采用"沙袋墻+防滲膜"組合技術,僅用20分鐘便在水庫下游筑起臨時防洪堤。
交通管制組在易澇區主干道架起移動式防洪擋板,派出所民警帶領聯防隊員實施"分段管制+動態巡查";鎮衛生院急救車隊沿預定路線展開傷員轉運演練;安置點內,民政所工作人員運用智能登記系統,30分鐘內完成50余名"受災群眾"的身份核驗和物資配發.....在這場全要素演練中,從突發事件、協調不同部門、測試應急預案、培訓人員技能等多個方面,7支專業隊伍都展現出精準的協同作戰能力。
下午4時30分,各演練點匯報總結。孫志輝在點評中指出:“防汛演練要像對待真實險情一樣較真,從預警響應到人員撤離,每個環節必須精準高效,要把群眾當作家人,用情用力織密安全網。”水利、應急部門專家現場提出優化建議,強調需加強山洪災害點監測預警設備維護,細化安置點物資調配流程。
此次演練投入專業力量60余人、應急車輛12臺、救護車2臺、救生衣200件、帳篷20頂,覆蓋全鎮14處高風險區域。此次演練活動首次采用"多點聯動、全域覆蓋"模式,通過模擬極端天氣下的多災種聯動處置,進一步檢驗了“叫應機制”“轉移路線”等關鍵環節的實操性。
孫志輝表示,下一步將把演練中驗證有效的"網格化預警+分級響應"機制納入防汛預案,全面提升全鎮防汛應急體系的實戰效能,為汛期安全筑牢根基。
一審:王星 二審:羅江 三審:劉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