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政府新聞辦發布2024年遼寧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
4月25日,遼寧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24年遼寧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以下簡稱《白皮書》)及十個典型案例。遼寧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李成富到會并介紹相關工作情況。遼寧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揚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白皮書》顯示,2024年,遼寧法院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發揮審判職能,不斷提升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2024年,全省法院新收刑事、民事、行政等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1733件,審結11356件。其中,新收知識產權民事案件11526件,占比98.24%,審結11177件,審限內結案率95.88%,同比上升5.33個百分點,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縮短13.51天,服判息訴情況同比向好,審判質效穩步提升。
一年來,遼寧法院服務創新驅動發展,進一步加強相關領域新情況新問題有效應對。在科技創新保護方面,強化關鍵技術領域創新成果保護,審結涉專利權案件379件,妥善審理涉及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術案件,加大對創新成果、創新主體、創新行為和創新環境的全方位保護力度。在文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充分發揮著作權審判對優秀文化的引領和導向功能,審結涉著作權案件7596件,實質化解“某氏冷飲”案,助力文創產業健康發展。在優化法治化市場環境方面,強化商標專用權司法保護,審結“珍珍”“南孚”“十月稻田”“鳳城老窖”等涉商標權案件2481件,依法懲治“傍名牌”行為;依法認定“某牙直播”為馳名商標,助力更多本土品牌火爆出圈;審結包括全省首例涉數據權益的不正當競爭案件185件,加強公平競爭保護。
一年來,遼寧法院多措并舉夯實“內功”推進知產審判工作現代化。健全知識產權訴訟制度。落實知識產權證據規則,推行律師調查令87份,運用“區塊鏈+”保護機制,上鏈存證13萬余條,破解當事人“舉證難”。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金額700余萬元,有效打擊惡意侵權行為。深化知識產權司法改革。健全專業化審判體系,審結跨域集中管轄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366件。深化刑事、民事、行政“三合一”改革,沈陽、大連、錦州、營口等地力促案件審理專門化、管轄集中化、程序集約化、人員專業化。完善技術事實查明機制,省法院聯合省知識產權局共同確定80名技術調查官,更新全省知識產權司法與行政保護技術專家庫。技術事實查明范圍覆蓋人工智能、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前沿科技領域,技術類案件審理周期縮短15%以上。
《白皮書》指出,知識產權保護點多線長面廣,只有層層發力,形成合力,才能有利于實現知識產權保護的統一、協調、順暢、高效。一年來,遼寧法院推動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助力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合力。完善知識產權領域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與省知識產權局共同建立在線訴調對接工作機制,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積極開展知識產權糾紛在線調解工作。目前已有19個知識產權調解組織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吸收216名知識產權調解員。優化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加強與知識產權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行政主管部門的溝通聯絡,與省版權局共建協同保護治理模式,被寫入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宣傳教育,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舉辦沙龍會議、制作普法短視頻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普及知識產權法律知識,提升公眾保護意識,營造尊重創新、崇尚法治的良好社會氛圍。
下一步,全省法院將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全面振興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奮力推進遼寧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現代化,助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提速,為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打好打贏三年行動決勝之戰提供更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遼寧高院民三庭庭長董凱發布典型案例,駐遼20余家媒體記者參加發布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