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極目新聞報道,一則重磅消息在國際輿論場中激起千層浪。據《華爾街日報》23日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特朗普政府正考慮大幅削減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的高額關稅,部分商品的稅率削減幅度甚至可能超過一半,意圖緩解中美之間緊張的貿易關系。此消息一經傳出,迅速引發全球關注,中美貿易關系的走向再度成為焦點話題。
自今年2月初特朗普重返白宮不久,便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隨后,在4月初又執意拋出所謂“對等關稅”,將中國輸美商品稅率瞬間推高至145%。這一系列舉措使得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急劇升溫,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更是處于一觸即發的態勢。而特朗普不斷升級的關稅威脅,也令全球股市遭遇了多年來最為慘烈的單周跌幅,其對全球經濟的負面影響可見一斑。
特朗普(資料圖)
然而,就在眾人以為這場關稅戰會持續升級之時,美國方面的態度卻突然出現了180度大轉彎。當地時間4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表示,他不想繼續提高對中國的關稅了,擔心這會導致兩國之間的貿易陷入停滯。僅僅5天后,也就是4月22日,特朗普再次在白宮表態,直言對中國征收145%的關稅太高,打算降低這一稅率,并且希望能與中國談判達成一項新協議。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特朗普本人,美國政府的其他高官也紛紛釋放出類似的信號。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4月22日早些時候的一次閉門講話中,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發出警告,向投資者坦言當前的關稅僵局“難以為繼”。他預計特朗普發起的對華貿易戰在“極短時間內”將會緩和,盡管目前與中國的談判尚未開啟,且這場談判注定是一場“持久戰”。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也呼應了貝森特的觀點,雖然沒有明確表示中美談判已經啟動,但強調特朗普希望外界知曉,美國政府“在與中國達成潛在貿易協議方面進展順利”,正在為達成潛在協議“奠定基礎”。
特朗普(資料圖)
如今,美國政府考慮大幅削減對華關稅,并且給出了兩個方案。一是將對華關稅降至50%至65%的區間。相較于目前145%的稅率,這看似是一個大幅度的降低,但從國際貿易的正常稅率范圍來看,這仍然處于較高水平,依舊會對中美之間的正常貿易往來造成較大阻礙。
二是實施“分級征稅”方案,即對美國認為不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商品征收35%的關稅,而對涉及所謂“美國戰略利益”的商品則征收至少100%的關稅,且該方案計劃在五年內分階段實施。但這種將貿易問題政治化、隨意界定所謂“戰略利益”的做法,無疑是對正常國際貿易秩序的嚴重破壞。
其實,美國之所以急于在此時尋求與中國談判,并考慮降低對華關稅,背后有著諸多深層次的原因。從經濟層面來看,美國自身的經濟已經在這場關稅戰中遭受重創。加征關稅后,美國國內出現了罕見的股債匯“三殺”局面。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4月2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8%,較1月低0.5個百分點。其中,美國經濟增速放緩至1.8%,較1月低0.9個百分點,在發達經濟體中下調幅度最大。報告特別指出,美政府4月2日推行的關稅政策使實際關稅達百年最高水平,對全球經濟造成了“重大負面沖擊”。這一系列數據都表明,美國發動的這場關稅戰,不僅沒有達到其預期的目的,反而讓自身經濟陷入了困境。
特朗普(資料圖)
從政治層面來看,特朗普還需要考慮中期選舉的因素。持續對中國加征高額關稅,導致美國民眾生活成本上升、經濟發展受阻,這無疑會對特朗普及其所在共和黨的執政根基產生不利影響,動搖其選民基礎。特別是美國的農業州,由于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關稅戰使得美國農產品對華出口嚴重受阻,這些農業州的經濟利益受損嚴重。而這些農業州的選民在中期選舉中的態度,對特朗普和共和黨至關重要。因此,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特朗普也不得不重新審視對華關稅政策。
面對美國的這一系列舉動,中國始終保持著堅定的立場和清醒的頭腦。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明確表示,中方早就指出,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脫鉤斷鏈只會孤立自己。對于美國發動的關稅戰,中方的態度很明確:我們不愿打,也不怕打。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停止威脅訛詐,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一邊說要同中方達成協議,一邊不斷搞極限施壓,這絕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