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災避險搬遷是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和發展工程。我縣搶抓國家地災避險搬遷政策機遇,高質量推進安置點建設。截至目前,全縣統規自建聚居點的所有地災避險搬遷農戶已全部搬進新家,實現“安居夢”。
走進大寅鎮九龍社區、高山村等聚居點內,獨具川北民居特色的新房坐落有序、層次分明,一條條水泥路干凈整潔,蜿蜒環繞。搬遷戶家中現代化家電家具齊全,獨立廚衛、熱水器等設施一應俱全。對比以前的生活環境,住進新家的農戶感慨良多。
大寅鎮海螺橋村民袁曾蓉:
“從前挑水要走三里地,現在24小時熱水到家,這日子越過越亮堂!”
據了解,大寅鎮有地質災害隱患點79處,自2024年7月實施國家地災避險搬遷項目以來,鎮上多措并舉,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
大寅鎮副鎮長李敏:
“為讓地災避險搬遷戶早日搬進新家,鎮上組建工作專班,推行掛圖作戰的辦法,一周一檢查,一月一通報;遇到具體問題,領導現場督辦,優化方案,確保高質量完成這項民生任務。從目前的效果來看,實現了讓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
搬出舊宅,喬遷新居,不僅是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護,更是寄托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搬出后,各安置點還同步謀劃產業配套,想辦法為群眾增收。
高山村黨支部書記易禮康:
“根據搬遷戶的自身情況,一是組織他們到附近的養殖基地務工,二是根據時令節點,有序安排到村集體經干活;三是為他們規劃出發展產業的項目,確保搬遷戶收入不斷增加。”
福臨鄉紅花井農村社區曬金石集中安置點緊鄰場鎮,4戶避險搬遷群眾在春節前已全部入住新居。村民曾桂芳搬進新房后,還在春節期間為孫子操辦了婚事,雙喜臨門。社區干部看到漂亮的新樓房,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紅花井農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林勇:
“住進新房子后,他們不再有安全隱患了;他們的孫輩上學讀書,兩三分鐘可以到學校,不再用接送;他們還可以到場鎮上做點活路,掙點零花錢。”
福臨鄉紅花井農村社區集中安置點的農戶,家門前都有一塊面積30多平方米的菜園子,平日自己種上時令蔬菜,方便也很生活。
我縣地災隱患點具有點多面廣、規模小、危險性大的特征。我縣精準摸排2653戶地災隱患戶,全縣上下聯動,積極爭取中央國債資金1.1758億元,規模居南充市首位。國家的項目資金猶如一場春雨,37個鄉鎮集中安置點和分戶自建的樓房,如雨后春筍迅速矗立起來。其中,大寅、立山、福臨等19個鄉鎮集中安置點達到44處,安置197戶群眾578人。從“提心吊膽”到“安居樂業”,地災避險搬遷工程不僅守護了群眾生命安全,也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來源 | 儀隴融媒
記者 張義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