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網援引彭博社消息,2024年前9個月,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天然氣237億立方米,超過同期對歐輸送量,中國有望成俄管道氣最大買家。中俄能源合作不斷深化之際,圍繞天然氣輸送新管道的爭議,也引發國際關注。
俄羅斯提出“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過境哈薩克斯坦的方案,被中方果斷否決。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直言,哈薩克斯坦的油氣管道早已滿載。土庫曼斯坦、中國塔里木盆地等地開采的天然氣都走這條線路,再加上俄羅斯的天然氣,根本不現實。要是想走這條路,就得新建管道,成本實在太高。
天然氣(資料圖)
目前,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現有的天然氣管道已承擔著巨大的運輸壓力。這條線路每年最高輸氣600億立方米,“西伯利亞力量2號”若按規劃的500億立方米輸氣量接入,現有管道根本承受不住。就算新建管道,從哈薩克斯坦過境,再從新疆輸入我國,還得在國內再遠距離鋪設一條管道,投入巨大不說,氣價也會失去競爭力。而且,一個國家同時過境兩條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能源命脈過度依賴單一過境國,這不符合中國能源安全多元化戰略。
反觀俄羅斯,提出這一方案也有自己的考量。俄烏沖突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在歐洲市場受挫,2023 - 2024年累計虧損170億美元,急需開拓中國市場。選擇哈薩克斯坦過境,一方面想拉攏哈薩克斯坦,鞏固在中亞地區的利益;另一方面,原本計劃途經的蒙古國政治局勢復雜,推行“第三鄰國”戰略,和美國越走越近,讓俄羅斯心里沒底。但俄羅斯沒考慮到,這個方案對中國來說風險和成本都太高。
天然氣管道(資料圖)
中國在能源合作上始終保持清醒和堅定,明確提出兩條替代方案。一是讓“西伯利亞力量2號”途經蒙古,不過蒙古國的態度一直搖擺不定。為了發展“第三鄰國”戰略,蒙古國想引入美國勢力制衡中俄,還要求俄羅斯提供廉價天然氣,項目推進緩慢。二是從俄羅斯遠東經過后貝加爾斯克入境,直插中國東北,和“西伯利亞力量1號”類似。這條路線優勢明顯,后貝加爾斯克是俄中貿易重要邊境口岸,公路鐵路交通便利,而且口岸已調整為全天候運行,未來還會擴大規模,提升通行能力,建設成本比從阿爾泰山區低,安全性也更高。
除了線路問題,價格也是中俄天然氣二號管線進展緩慢的關鍵因素。之前中俄就第一條天然氣管道的價格,談了兩年多。俄烏沖突初期,俄羅斯急于打開中國市場,能源價格壓得很低。但現在隨著美國主動促成俄烏停火,俄羅斯在能源出口上沒那么急迫了。而中國天然氣進口渠道多元,俄羅斯、中亞、卡塔爾、馬來西亞等都是重要供應方,沒有實惠的價格,中國不會輕易簽協議。中國一直堅持掌握能源流向、定價、利益分配的權力,事關能源保障和安全,絕不會輕易妥協。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資料圖)
在國際能源博弈的大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意義重大。中國是天然氣消耗大國,2023年天然氣消耗量近4000億立方米,對外依賴度高達42%。俄羅斯作為能源出口大國,急需穩定的海外市場。雙方合作本是互利共贏,但在具體項目推進上,必須充分考慮各自利益和風險。
中國果斷否決俄羅斯過境哈薩克斯坦的方案,正是出于對能源安全和經濟利益的綜合考量。能源命脈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國際能源市場上擁有更多話語權,保障國家能源供應穩定。未來,中俄在天然氣管道建設上如何達成共識,還需雙方進一步協商,但中國維護自身能源安全的決心不會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