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新安,綠色麥苗和黃色油菜花交織,山野之間坐落著一座能源“心臟”——豫西LNG應急儲備中心。
遠眺這座能源“心臟”,2萬立方米大型LNG儲罐顯得宏偉、壯觀。LNG,即液化天然氣,其溫度為零下162℃,主要成分是甲烷,被公認是地球上最干凈的化石能源。作為這座龐然大物的監護師,洛陽市天然氣儲運有限公司生產運行部負責人石世偉帶領團隊,以科技力量和匠人精神守護著能源安全。
儲備中心最核心的中控室里,電子屏上跳動著儲罐壓力、液位等諸多實時數據。洛陽天然氣構建“人防+物防+技防+智防”安全保險體系,自主研發的OTS虛擬操作平臺將傳統應急演練升級為“數字戰場”。“我們在虛擬場景中模擬過儲罐泄漏、設備故障等險情,員工應急處置準確率提升至98.6%。”石世偉輕點屏幕,打開模擬仿真系統,對生產工藝系統主要控制點、控制參數和員工進行交流。
在守護“心臟”的路上,石世偉和團隊畫圖紙、自制工具,為弄懂外國設備,學譯英文資料……他們相信自主可控的優質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對進口設備的替代,把安全掌握在自己人手中。這支平均年齡33歲的團隊,在偏遠之地成立創新創效工作室,搭建實訓基地,取得“設備維修安裝企業能力等級一級證書”、2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全國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每立方米天然氣背后都是民生溫度,每一次創新進步都是在守護這份溫度。”石世偉感慨道。
洛陽市天然氣儲運有限公司發揮應急保供作用,累計高壓外輸640萬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洛陽、三門峽等豫西區域的民生用氣供應。暮色中,巡檢員手持熱成像儀開始新一輪設備檢查,紅色工裝與儲罐上的藍色標志交相輝映。這支“心臟”監護師團隊以科技創新為筆,在清潔能源發展的藍圖上續寫著應急保供的時代答卷。
(河南工人日報記者 王錚/文 盧鍵/圖)
來源:中工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