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4 月 25 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受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貿易政策影響,蘋果公司計劃最快在明年將所有面向美國市場銷售的 iPhone 組裝業務轉移至印度。這意味著蘋果將進行數十年來最為重大的制造業務轉變,到 2026 年底,每年在美國銷售的超 6000 萬部 iPhone 都將產自印度工廠。
蘋果此舉意在應對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高額關稅,同時降低因美中關系緊張帶來的長期地緣政治風險。美國是蘋果最重要的市場,2024 年,美國市場占蘋果全球 iPhone 出貨量的約 28%。此前,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最高達 145%,其中包括對智能手機征收 20% 的關稅,盡管近期部分電子產品如手機暫時獲得豁免,但這一豁免似乎只是暫時的。此外,特朗普還提議對半導體密集型產品征收新稅,這可能影響蘋果的整個產品線。為了規避這些風險,蘋果正加速推進供應鏈多元化戰略,印度成為其重點布局的對象。
在截至今年 3 月的 12 個月里,蘋果在印度組裝的 iPhone 價值達 220 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近 60%,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 iPhone 在印度生產。這一增長態勢表明蘋果及其供應商正加速從中國向印度的生產轉移。印度制造的 iPhone 大多在富士康位于印度南部的工廠組裝,塔塔集團旗下的電子制造子公司也是重要供應商,該公司收購了緯創在印度的業務并接管了和碩的生產運營。蘋果計劃到 2026 年在印度實現每年生產超 6000 萬部 iPhone,較目前產量翻倍。為實現這一目標,蘋果與富士康等合作伙伴正積極擴大在印度的產能。富士康計劃到 2025 年將印度的 iPhone 產量翻一番,目標為每年生產 2500 萬至 3000 萬臺。
盡管蘋果在印度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但仍面臨諸多挑戰。iPhone 的生產需要龐大而復雜的供應鏈支持,雖然組裝是最后一步,但蘋果在零部件供應方面仍嚴重依賴中國供應商。據估算,要將蘋果 10% 的產能從中國轉移出去可能需要長達八年時間。將整個供應鏈轉移至印度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此外,印度工廠在生產效率、產品良率等方面與中國工廠相比仍有差距。此前有媒體報道,印度工廠生產的 iPhone 不良率比中國高出不少,當地工程師處理復雜組件的經驗相對匱乏。例如,塔塔集團在生產 iPhone 金屬外殼時曾出現瑕疵問題,工廠還不時出現工人罷工、生產線著火等狀況。
蘋果將美國市場 iPhone 生產全面轉向印度,將重塑全球智能手機供應鏈格局。這一轉變可能促使更多電子企業重新審視其供應鏈布局,加速向印度等地區轉移。對于印度而言,有望進一步推動其電子制造業發展,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然而,印度也需加快完善供應鏈體系,提升生產能力和效率,以滿足蘋果等企業的大規模生產需求。對于中國而言,雖然蘋果的轉移計劃會對相關產業鏈產生一定沖擊,但中國完整的產業生態、高效的生產能力以及龐大的消費市場,仍將使其在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中保持重要地位。蘋果前 CEO 庫克曾強調中國制造的 “技能密度” 優勢,即人才、供應鏈和工業體系相結合形成的獨特競爭力。而且,蘋果部分高端機型的生產仍保留在中國,短期內中國在蘋果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難以被完全取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