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八路軍共下轄三個師,115師,120師和129師。
這三個師將星如云,誕生了許多共和國的開國元帥和功臣,例如115師的師長林彪和副師長聶榮臻、120師的師長賀龍和副師長蕭克、129師的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和政委鄧小平。
提起115師和129師,很多人都耳熟能詳,脫口就能說出他們許多功績。
但賀龍帶領的120師卻鮮有人知,存在感不強,這是為什么呢?
120師在抗日戰爭期間打的都是小規模戰斗,由于戰斗多,戰果下,所以120師存在感較弱。
但這并不代表120師戰斗力差,在抗日戰爭中,120師共對日作戰1萬余次,擊斃俘獲日偽軍近12萬人。
從1937年抗戰爆發,120師就在鞏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并且不斷壯大自身。
直至1941年,120師已經從成立之初的8100人,壯大到了5.1萬人,人數整整增加了6倍有余。
賀龍老總曾經這樣說:“從他參軍打仗那一天,他的軍隊就都是他自己的,但入了黨之后,軍隊就都是黨的,連自己都是黨的。”
所以在抗戰困難時期,賀龍帶領120師開展了生產建設工作。
當時條件非常艱苦,戰士們缺吃少穿,老蔣卻用心險惡,想斷糧來逼死八路軍。
但共產黨人從來不怕困難,120師359旅的戰士們在王震的帶領下,前往南泥灣開展了大生產,通過開荒一年產糧1200石,成功解了部隊的燃眉之急。
等到了1943年,南泥灣產糧已經破萬石。
此時,王震的部隊不僅不向中央要一份錢,一袋糧,反而去向中央交納糧食。
賀老總也從王震的經驗中學習到了“南泥灣模式”,并且加以改進和推廣。
很快這種生產模式就擴大到了全部解放區,毛主席看到這種成果后非常開心,盛贊賀老總是個“好配角”。
賀老總的這種生產模式,強有力地保障了戰士們的口糧,穩定了陜甘寧等邊區根據地。
這種“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很快就在解放區遍地開花。
這也徹底粉碎了蔣介石妄圖困死餓死紅軍的陰謀,保障了我軍有生力量的活躍。
在解放戰爭中,賀老總依舊活躍在后方,為南征北戰的解放軍籌集糧草,保障后勤。
賀龍從不計較一己得失和功名利祿,在他眼中黨性和原則性大于一切,他的一切包括生命都是黨的。
而所謂的120師存在感不強,其實只是一種誤解。如果說115師和129師是克敵制勝的矛,那么120師就是保障后勤的盾,二者缺一不可。
綜上所述,120師存在感低,是因為賀老總和120師的將士們不為名利,甘當綠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