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子孫、華夏兒女是我國常用的自稱,但是由于歷史上發生過“民族大融合”的事情,導致現在很難分辨自己的祖先是不是華夏族人。
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純正華夏族人也很簡單,因為炎黃子孫身上有三處的關鍵特征,只要有一處,很有可能就能證明你與華夏族之間的關系……
華夏之牙
人類的牙齒是身體上最堅硬的部分,甚至比骨頭還硬。
當一個人去世之后,他會被埋進土里。時過境遷,他的肉身終將腐朽,只剩下一副骨架,再后來,他的骨架也將化為灰燼。
但是他的牙齒不會消失,牙齒還能再保存很長時間。
1959年的時候,北京周口店遺址被發現,專家在那里發現了祖先的牙齒。
他們的門牙很奇特,居然是一種像鏟子一樣的牙齒。
在我們的印象中,人類的門牙應該像一顆飽滿的玉米粒一樣,兩面都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卻并非如此。
從周口店出土的“文物”門牙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都是這種“鏟形門牙”,其實現在我國的大部分人也都是這種門牙。
不信的話可以摸一摸門牙背面,看看是不是凹進去,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凹進去的,而在國外很少有人會出現這種情況。
那就有人要說了,這鏟形門牙是不是我們華夏人獨有的特征呢?別的國家有嗎?
其實并不是,就算同為黃種人,也只有我們國家的人才會出現鏟形門牙,亞洲其他的人是沒有這種特征的。
因此,鏟形門牙也就成為了華夏族的獨有特征之一。
那么鏟形門牙為什么會成為我們獨有的特征呢?其實這與我們生活環境有關。
牙齒的特殊形態當然是與吃有關,準確地說是與“捕獵”有關。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來推測,我們的祖先出現過很多變異,但是這些變異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壞的。
這種鏟形門牙更有利于撕咬和進食,因此出現這種變異情況更容易存活。
于是這種變異就遺傳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就都是這種鏟形門牙。
不過也有人說,這種鏟形門牙其實是進化時沒有被舍棄的糟粕,并不是因為有利于生存才保留下來的。
關于這一點,專家們其實也不明白,要想弄清這件事,得去問問原始人,看看他們怎么說。
關于鏟形門牙,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小孩的乳牙是沒有這種特征的,得換了牙之后才會逐漸長成“鏟形門牙”,大概在十二歲就能看出來了。
華夏之眼
除了門牙,眼睛也是識別華夏族人的關鍵,準確地來說,是眼睛的“內眥褶”。
在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中,眼睛是很關鍵的一點。每次看到外國人制作的中國人形象,都讓人感到氣憤,因為他們總是認為我們的眼睛是細長的。
而實際上根本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他們不過是把我們的眼睛過分夸大了。
從專業角度來說,內眥褶就是“眼角內部上眼瞼內向皺襞”,只說文字并不容易讓人們理解,只要用上圖片就好說了。
從上面這張圖我們就能看出來,內眥褶到底是什么東西。
在古代,這種情況被稱為丹鳳眼,是一種很漂亮的眼形。在小說里夸一個人漂亮時,經常會用到“丹鳳眼、柳葉眉”這種說法。
雖然有內眥褶的人確實看起來漂亮,但是內眥褶其實并不正常。
正常的眼睛是沒有內眥褶的,而我們國家大部分人的內眥褶都是輕度的,就是那種看起來美觀而且不影響生活的那種。
但如果是重度的內眥褶,就算不上好看了,更嚴重的還會影響生活,需要糾正一下。
而內眥褶之所以成為華夏兒女三大特征之一,也是因為這是我們獨有的特點,只有我們有這樣的特征。
其他東亞國家的人也有眼部特征,但是與我們不同。
在電視上看到外國人時,我們明明不知道他們的背景,卻總能看出他們的國籍,這與他們的特征有關。
華夏之腳
分辨華夏民族的第三個辦法,就是看腳上指甲,小拇腳趾上的指甲分為兩半的人,就是華夏兒女。
在醫學上,這種情況叫做“瓣狀腳趾甲”,而民間把這種情況叫“跰趾”。
關于跰趾的由來,人們眾說紛紜,流傳最廣但是可信度最低的故事,還要從明朝開國的時候說起。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從蒙古人手里收復了中原大地,但是中原大地上已經沒有人了。
蒙古人占領中原后,將本地的漢人定為最下等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大量漢人死在蒙古人手里,等蒙古人撤走之后,中原大地變成了一片荒原。
朱元璋的大軍北征時,走上半天也看不到一戶人家,只有到了城里才能看到人。
如此大片的土地沒有人種,這對于農民出身的朱元璋來說簡直就是暴殄天物。但是朱元璋再著急,他也不是一個人把地全種完。
為了改變現狀,朱元璋打算從別的地方遷一些百姓過來。
于是,朱元璋便盯上了被蒙古人“嫌棄”的山西,因為蒙古人沒有去那邊作惡,因此山西的百姓比河南河北的百姓過得好多了。
但是當朱元璋準備讓他們搬家時,卻遇上了麻煩,百姓都不愿意搬家。
山西的百姓都知道東邊過得不好,誰也不愿意背井離鄉,但是遷民這件事勢在必行,于是朱元璋就只好采取一些強制措施。
不久之后,山西某地的百姓收到了官府的通知,如果不打算搬家的,來大槐樹地下登記,打算遷去東邊的,在家里等著就行。
但是當人們都聚集到大槐樹下后,官府卻突然變卦,來到大槐樹底下的人都成了自愿東遷的人,在家里的那些就不管了。
然后官兵們便開始逼著百姓登記,登記完成后就在小拇腳趾上來一刀,把指甲分為兩半,就代表著登記過了。
隨后官兵們便驅趕著這些人從山西大槐樹下來到了河北河南定居。
在今天的河北河南,仍有不少村莊保留著遷來之前的習慣,甚至還在使用之前的村名。
也正因為這件事,使得“腳趾分兩半者便是漢人”的說法十分流行。
這種辨認方式在當時還有用,但是這種用刀劃出來的痕跡又不能遺傳,當時的解釋行不通了。
話是這么說,但是有百分之七十的山西人有跰趾,而且很多有跰趾的人,也確實是山西過來的。
雖然還無法確定跰趾的成因,但是可以猜測一下,跰趾可能就是華夏兒女的特征之一。
擁有鏟形門牙、內眥褶、跰趾這三種特征,很有可能就代表著華夏兒女的血脈。
不過,這些都是猜測出來的,是否會出現其他的條件,那還是需要繼續探索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