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道真自治縣隆興浣溪村關門山組的王某,翻看著一本民法典普法手冊,眉頭逐漸舒展。上個月,他因土地流轉問題,與對方爭執不下。最終,在村“法律明白人”的調解下,雙方依據法律條款,達成了和解。
“以前,遇到事只會吵架。現在,知道法律才是‘定盤星’!”王某的感慨,是道真自治縣司法局以法治力量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鄉村振興,法治先行。針對農村群眾法律需求分散、理解能力不高的特點,道真自治縣司法局將普法精準滴灌、靶向施策作為突破口。通過走村入戶調研,梳理出土地流轉、務工維權、老人贍養、物業服務等高頻法律問題,量身定制成17類普法讀本。翻開這些手冊,有法律條文、有實際案例、有分析解讀,圖文并茂,通俗易懂。近5萬冊“鄉土法律寶典”發放到戶,成為了村民觸手可及的“法治錦囊”。
“以前,覺得法律都是城里人的事?,F在,連我家娃娃都能看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河口鎮梅江村村民馮大姐的話,道出了普法讀本接地氣、冒熱氣的設計理念。
開展以村(社區)為主陣地、以普及法律常識、傳播文明新風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振興˙法治同行——共創美好生活”主題法治宣傳活動30余場次,法治知識通過春聯、掛歷等形式,融入鄉風民俗,真正讓法律條文“活”了起來。
在陽溪鎮陽壩村,村民姚某每天習慣點開“道真普法”微信公眾號。
“上周剛學的反有組織犯罪法和網絡安全知識,今天,就用在識破假投資騙局上了!”
依托新媒體矩陣,司法局打造了“云端普法課堂”。300余期以案釋法的內容,通過“道真普法”微信公眾號,將婚姻家庭、網絡詐騙等熱點問題“送貨上門”。針對山區留守老人多的現狀,14個鄉鎮司法所創新微信普法接力,3000余條語音普法短信,用鄉音講述法理,架起了跨越數字鴻溝的連心橋。
去年冬天,忠信鎮新民村兩戶村民因宅基地界線問題,鬧得不可開交。調解員帶著測繪工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上門,量完尺寸,又開起了院壩普法課。最終,化解了矛盾糾紛,還讓圍觀村民學會了如何依法行事?!罢{普融合”模式推行以來,全縣95%以上的民間糾紛實現就地化解,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普法進萬家。
“每一次調解,都是一堂法治公開課。讓群眾在解決問題中,形成法治思維。”道真自治縣司法局負責人表示。
夜幕下的洛龍鎮鷹咀村的會議室燈火通明,10余名“法律明白人”正在參加線上培訓。這支956人的隊伍,有村組干部,有退休教師、致富能手,也有熱心公益的廣場舞隊長。通過“站+點”聯動機制,他們既是普法宣傳員、矛盾調解員,更是村務法治智囊團。
三橋鎮鳳山村“法律明白人”周娟,半年內協助調解村民土地流轉糾紛100余件、農村贍養糾紛10余件。
“鄉親們之所以信我,因為我講的法條,能變成實實在在的道理?!敝芫甑脑?,道出了鄉村“法律明白人”這支隊伍扎根鄉土的生命力。
如今的道真自治縣鄉村,法治文化墻與青山綠水相映成趣,微信群里的法律咨詢此起彼伏,辦事依法、遇事找法漸成新風尚。道真自治縣司法局將持續深化法治鄉村建設,讓法治的種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開花,為鄉村振興筑牢法治基石。
記者 姚強
通訊員 陽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