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龍頭科大訊飛(002230.SZ)近日發布的2024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33.43億元,同比增長18.79%,時隔兩年重回雙位數增長。其毛利同比增長18.7%至99.5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為5.6億元。
同日公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在2025年第一季度錄得營收46.58億元,同比增長27.74%。
按照業務來看,公司核心賽道業務均表現亮眼,消費者、教育、汽車、醫療業務營業收入保持較高兩位數增長,收入結構持續優化。
具體而言,開放平臺及消費者業務仍為公司第一大業務板塊,實現收入78.86億元,同比增長27.58%。平臺消費者業務中,開放平臺、智能硬件分別實現收入51.72億元、20.2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33%、25.07%。
教育方面,智慧教育業務實現收入72.29億元,同比增長29.94%。投資者調研記錄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AI學習機銷量增長超過100%。
此外,汽車、醫療、企業AI解決方案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分別實現收入9.89億元、6.92億元、6.4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2.16%、28.18%、122.56%。
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底,訊飛醫療(02506.HK)成功在港股分拆上市,據此前披露的年報,訊飛醫療2024年GBC三端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103%和57%。
回顧科大訊飛在2024年的營收與盈利數據,一個值得外界關注且思考的表現是,它在保持高速增長和較高盈利能力的同時,也在大力投入建造自己的技術壁壘。
而短期營收增長與盈利承壓的矛盾,以及長期技術壁壘帶來的潛力,一直是科技公司面對研發投入時需要平衡的難題,但這也決定了一家公司的長線規劃能力與未來戰略高度。
AI大模型是其中尤為重要的一環。
2024年,科大訊飛研發投入達45.8億元,占營收比例為19.62%。其中,公司在大模型研發、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大模型應用落地等方面新增研發投入7.4億元。
事實上,在行業經歷2023年的百模大戰之后,通用大模型的話語權已經迅速收縮至互聯網大廠、頭部創業公司以及一批有實力的上市公司手中。而在商業化壓力以及預訓練階段Scaling Law曲線放緩等多重因素下,堅持基座模型訓練已漸漸不再是所有人的必選題。
于是,是否放棄基座模型訓練、繼而大力轉入應用層競爭,成為在場玩家的關鍵抉擇。對科大訊飛而言,答案顯而易見,公司仍要堅持技術與應用的雙輪驅動。
“堅持1+N,我們有能力,國家有需求”,論及堅持基座模型訓練的必要性,公司董事長劉慶峰對市場如此回應。其中“1”為底座模型,“N”則為教育、醫療、金融、汽車、能源、司法、安全、工業互聯網及AI for Science等N個關鍵領域的行業大模型。
相比于行業中的其他競爭對手,科大訊飛對于基座模型及行業模型的投入的確更具針對性,在預訓練階段便加入了對業務協同和產業落地的考量。
據劉慶峰透露,公司在訓練行業模型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如教育、醫療、司法等相關方面的需要,所以在訓練底座的時候,在基本的數據資源上就有更加高質量的清洗。
在基座模型的具體表現上,訊飛自主研發的推理模型星火X1能夠以70B參數量對標OpenAI o1的效果,成為未被美國技術甩開的中國廠商之一。其技術壁壘不僅在央企、醫療等安全敏感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力,還通過訊飛開放平臺吸引了820萬開發者構建生態黏性,形成自己的平臺經濟效應。
在行業落地表現上,訊飛的底座模型也成為其業務增長的技術根基。
在C端,訊飛AI學習機2024年收入翻番,25Q1收入接近翻番。在B端,其與各領域頭部企業合作的行業大模型,中標項目數及金額均列行業第一。前述財報也顯示,2024年其智慧汽車、醫療、企業AI解決方案營收分別增長42.16%、28.18%、122.56%,驗證了底座模型對垂直場景的適配能力。
除了對底座模型研發投入的堅定,科大訊飛技術全棧國產化的決策也是其面向長期的獨特競爭力。
4月20日,訊飛星火X1迎來全新升級,作為當前業界唯一基于全國產算力訓練的深度推理大模型,它不僅是70B參數大模型中最好的深度推理模型,并且可以比肩國際頂尖模型水平(如DeepSeek-R1 671B)同級別效果。
這證明了國產算力訓練的全棧自主可控大模型具備登頂業界最高水平的實力和持續創新的潛力。
“在當前基于預訓練和強化學習的算法基礎上,基于全國產算力,科大訊飛有能力把底座模型做到業界最好。”劉慶峰稱。并且,這些基于自主研發的底座模型訓練出來的行業模型,在尺寸靈活性、適配深度、最終效果上,比基于開源模型訓練出來的行業模型要好。
在美對華芯片禁售背景下,科大訊飛與華為聯合打造“飛星一號”國產算力平臺。由于國產算力生態在軟件生態上的短板,為了完成華為昇騰910B 算力的適配和優化并大幅提升訓練效率(訓練效率相比英偉達A100從55%提升到85%),訊飛自主研發的大模型迭代要晚于業界一流水平2-3個月,但即使在算力更小的情況下,訊飛也進入了底座大模型的第一陣營。
科大訊飛以更宏觀和長期的視角看待這一有限挑戰。
劉慶峰指出,在國產算力平臺上建設底座大模型,對國家具有戰略意義,在市場上也有獨特的應用需要。“無論是像央國企,還是如安全等重要行業,對自主可控的底座大模型的需求非常迫切,而訊飛是基于國產算力訓練,各方面的可靠性都更勝一籌,也更受相關客戶和國家主管部門的信任。”
當然,即便如此,科大訊飛也無法回避開源模型對閉源模型形成的行業沖擊。
在科大訊飛看來,開源模型促進了市場對 AI應用的熱度,各行業更有緊迫感地要用大模型來推動行業發展和變革,但國產自主可控的閉源系統符合真正剛需。
一旦開源模型達不到行業模型所需要的高可靠度(如幻覺控制、安全漏洞、行業場景高準確率等),便使其難以深入規模化行業落地。因此,在國產算力自主可控性上,訊飛堅持做業界最好的閉源系統,也符合未來產業發展的剛性需要。
公司認為,在最重要的關鍵領域,訊飛必須在自己的閉源系統中落地,不能有幻覺,且必須達到高精度和采取高可靠度的方向;同時,公司也積極擁抱開源和第三方模型,共同為客戶提供更完整更豐富的應用落地方案。
面向未來,在技術全棧國產化方面,自主可控的通用底座大模型將繼續得到國家大力支持。
公司表示,在國家大力推動人工智能自主可控算力建設的戰略背景下,“飛星二號”一期項目的成果已經在2025年初投產,隨著國家對人工智能自主可控的支持不斷到位,未來一段時間星火大模型在模型訓練投入上的算力投入上不會有較大幅度增加。
在全球競爭視野中,面對國產自主可控市場需求日益迫切,訊飛在全棧自主可控上的額外付出將成為先發優勢。
本次關稅戰之后,美國對華技術封鎖極有可能持續升級,如果國外高端算力芯片對中國徹底斷供,其他廠商基于英偉達算力的優勢或將無法持續,而科大訊飛堅持在國產算力上進行訓練,雖付出額外算力成本和時間代價,但在未來戰略競爭更激烈、美國完全斷供的情況下,這些付出將轉化為優勢。
不難推斷,科大訊飛的底座模型戰略本質是構建“技術-生態-商業”閉環,而國產化路線則確保其在供應鏈安全與政策紅利中占據先機。
短期看
,科大訊飛處于“高投入換增長”階段,盈利承壓但現金流改善和營收結構優化為技術攻堅提供緩沖;
長期看
,底座模型的技術壁壘、生態協同及政策紅利將支撐其成為AI 2.0時代的核心平臺級企業。
正如劉慶峰所言:“如果今天不讓自己的企業和生命運行在大模型之上,大概率現在所有靠人力和市場的商業模式都會在一兩年內被徹底顛覆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