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朱新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連日來,合肥合柴1972文創園格外熱鬧,一波波年輕游客和市民來此打卡,嶄新的商業街區內,入駐品牌也逐漸增多。街區二層步行系統的流線設計豐富,與首層步行街的簡潔直白形成鮮明對比,蜿蜒的步道則激發消費者的探索欲望,營造移步換景的文旅消費場景。
俯瞰商業街。受訪單位供圖
這里早年為合肥柴油機廠舊址,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承載著城市記憶的文化街區、市民游客休閑打卡的文創旅游新地標。功能轉變過程中,園區保留了大部分工業遺址和磚砌建筑,為文創產業創造了肥沃土壤。
舊廠蝶變背后,蘊藏文旅匠心。2022年,為加速文創園品質再提升,放大品牌效應,園區運營方決定對文創園進行提升改造,中建科工集團團隊參與文創園改造升級,以綠色低碳和智能建造助力園區品質提升。
彼時,文創園南、西、北三面被住宅小區環繞,面臨業態單一的發展困境,單純依賴歷史建筑保護和文化符號展示的運營模式,難以滿足現代居民對復合文旅功能的需求。為此,中建科工團隊秉持“新舊共生”的設計理念,推動工業遺產向文化展覽、創新辦公等多元空間轉型。
一方面,團隊進行系統性改造,為園區新添辦公、住宅、商業等業態,彌補了園區的功能短板;另一方面,聚焦民生需求,改變園區交通及停車不便困局,專門規劃設計容納1595個車位的地下停車庫。同時,停車場共配備330臺交流慢充及直流快充充電樁,滿足新能源車主充電需求。
設計大廈作為合柴記憶文創園項目的核心地標建筑,上述團隊在改造時,在外立面沿續原廠房圓拱造型,實現獨特視覺張力,同時在屋頂平臺與半開放空間編織出“會呼吸”的辦公場景,再通過架空層和垂直花園共同搭建立體劇場。此外,項目住宅樓采用鋁板與紅磚結合,既與原有建筑巧妙呼應,又在周邊住宅群中展現出現代色彩。
開園至今,合柴1972文創園累積接待游客超1000萬人次,今年以來,舉辦過“春色包河”文化旅游消費季等文旅活動。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