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上汽集團與華為終端簽署深度合作協議,宣布攜手打造全新的新能源智能汽車。在經過兩個月的沉淀后,4月16日,尚界這一品牌才終于在鴻蒙智行新品發布會上正式官宣。
尚界為何而生?
作為國內最大的傳統車企,上汽在2024年的銷量不甚理想,乘用車銷量同比下滑達20%。同時,2024年上汽集團旗下的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僅占集團總銷量的20左右%。
在AI崛起、人工智能上車、智駕下放成為行業發展新潮的情況下,也預示著上汽亟需通過加碼新能源和智能化才能打破目前的局勢。
華為則主要通過鴻蒙智行體系旗下的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尚未交付)在2024年的乘用車市場內取得了44.5萬輛的年銷量成績,并通過問界M9(參數丨圖片)(50 萬級)、智界R7(30 萬級)等車型在高端市場實現突破。
但目前國內高端車市場擁有的增長短板已非常明顯,且“四界”的布局集中在23 萬-100萬元價格帶,尚未覆蓋20萬元級以下這一占據中國70%購車人群的主流消費市場,難以支撐鴻蒙智行2025年沖擊百萬銷量的目標。
另一方面,華為智駕也并非穩定的金字招牌。旗下的問界M7在2024年取得了19.7萬輛的銷量成績,僅3月便售出了18512輛,成為了當時的爆款。而到了2025年3月問界M7的銷量卻只有6512輛,大幅下滑。因此華為也亟需第五界,來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在合作模式上,通過尚界首期投入達到60億元,專屬團隊人員超過5000人,并將在上海建設專屬超級工廠等一系列舉措來看,華為與上汽或將采用與問界一樣的智選車模式。即華為提供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技術,并參與產品定義;上汽則負責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及部分品牌標識設計,這點在后續的介紹中也可以體現。
這種模式既保留了華為的技術優勢,又讓上汽在品牌和生產端擁有更多話語權。從“尚界”注冊的Logo中嵌入了“SAIC”字樣就可以看出,上汽想與其他“四界”品牌形成差異化。
尚界的首款車型將會有何表現?
其實早在去年,上汽便已經和華為開始著手“尚界”品牌及首選車型的打造,其不僅是想要在新能源淘汰賽中快速互補,更是為了推進首款車型能夠在今年秋季正式落地,以此來和比亞迪、吉利等車企搶占擁有70%用戶的20萬元級市場。
據介紹,尚界的首款車型將采用鴻蒙智行的家族化語言設計,以目前鴻蒙智行的銷量來看,大眾對這一家族外觀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這也預示著尚界的首車擁有極高的辨識度。
在智能化方面,尚界的首款車型將搭載華為智慧出行解決方案,即鴻蒙座艙、華為高階智駕、華為智能網聯生態,以及華為新的電子電器架構等最前沿的技術。
就目前來看,基于HarmonyOS技術所打造的鴻蒙智能座艙,已經實現了設備間的“無感互聯”。除語音助手外,座艙還支持手勢控制、人臉識別、AR-HUD增強現實顯示等功能,并能夠通過AI引擎感知用戶習慣和環境變化,自動觸發個性化場景。
最新的華為乾崑智駕ADS 3.0更是鴻蒙智行的核心所在,通過端到端架構、硬件創新、安全冗余、生態協同四大支柱,ADS 3.0實現了從 “輔助駕駛” 到 “自主決策” 的跨越。
ADS 3.0基于盤古大模型打造的端到端架構,實現了從感知到決策的全鏈路 AI 驅動,可識別超 2000 種障礙物類型,并通過學習海量真實駕駛數據,使車輛決策更接近人類駕駛員的預判邏輯。
其行業首創“真?車位到車位” 智駕功能,支持從出發地車位到目的地車位的全程自主駕駛,且無需預先記憶路線,首次進入陌生停車場即可自動規劃路徑。
同時,該系統還能夠與鴻蒙座艙進行深度協同,支持手機端導航一鍵流轉至車機、語音控制智駕功能,其智駕功能與安全性能的可靠性,已經在市場中得到了充分驗證。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對四界以往的新車上市規律,以及現有車型的銷量趨勢來判斷,尚界的首款車型在動力系統方面或將首先采用上汽的增程系統方案,并在后續推出純電車型,從而覆蓋日常通勤和長途旅行等不同用戶的需求。
尚界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當下國內乘用車市場的淘汰賽已經到了將要互亮底牌的決勝階段,車企在各個領域的內卷更達到了白熱化。那么作為新人入局的尚界還有機會嗎?
在智能化方面,比亞迪于今年推出的天神之眼,首次將智駕系統下探到了7萬元的海鷗車型上,開啟了全民智駕時代;吉利發布的千里浩瀚智駕解決方案,計劃通過規模化上車后實現智駕下放。而目前國內15萬-25萬元的乘用車市場也主要是由比亞迪和吉利占據。
此次二者合作即將推出的“尚界”,不僅是鴻蒙智行的第五個品牌,也可能標志著華為首次將智能化技術下沉至15萬-20萬元區間,從而和比亞迪、吉利、奇瑞等一線車企競爭主流市場。
若尚界成功將華為ADS 3.0 引入15萬-20萬元市場,將推動智駕功能從“高端專屬”向“大眾標配”過渡,與比亞迪和吉利等車企在智能化上形成“技術下沉”與“成本下探”的雙向競爭。
目前來看,尚界憑借華為的技術背書和上汽的制造能力,有望在15萬-20萬元市場分得一杯羹,但從長期來看,尚界還需要構建起“技術 + 生態 + 服務”的護城河,才能在智能化下半場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