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社4月16日轉引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消息,美B-1B“槍騎兵”轟炸機編隊飛抵日本三澤基地,此地距臺灣島僅600公里。同一時間,日本政壇對美態度出現微妙變化,背后的局勢愈發復雜。
美軍此次部署B-1B轟炸機,行動目的相當明確。消息顯示,這些轟炸機從得克薩斯州戴斯空軍基地出發,就是為了支援太平洋空軍與盟友的一系列演習,執行戰略威懾任務,意圖加強“印太地區”所謂穩定。而在3月末,美日防長級會談就重申過,要積極合作提高防務和威懾能力,加強在西南諸島的存在,此次轟炸機部署,顯然是美日軍事互動的進一步升級。
特朗普(資料圖)
不過,美軍的軍事動作背后,五角大樓卻傳出混亂信號。從美國防長幕僚長卡斯珀突然離職,到多名高官被停職,這些消息足以說明,這個全球最強戰爭機器的指揮中樞,已經暴露出嚴重裂痕。美軍看似強勢的軍事部署,背后實則藏著軍費黑洞與戰略迷茫的雙重困境。
另一邊,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態度更是讓人意外。路透社4月20日報道,石破茂公開表示,日方在與美國關于匯率議題的討論中注重“公平性”。石破茂還透露,東京可能增加采購美國能源,但在汽車市場非關稅壁壘等問題上,也暗示會有一定靈活性。
特朗普此前一直指責日本故意壓低日元匯率,想讓談判涵蓋這一議題,還在首輪美日會談時鼓吹取得“重大進展”。可石破茂卻把匯率政策討論交給財務大臣,自己堅持從公平性角度處理美方要求。更關鍵的是,石破茂明確表示,日本政府不會在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涉及安全問題,強調安全和貿易不能混為一談。這和特朗普呼吁減輕美國保衛日本負擔的想法,明顯不在一個頻道。
石破茂(資料圖)
石破茂還提到,日本作為自由貿易的領導者,要加強與東盟和歐盟的合作。這種既要維持和美國關系,又想拓展其他合作、修復與中國關系的態度,把日本在美日關系中的糾結展現得淋漓盡致。日本既想當美國亞太戰略的馬前卒,又怕被完全綁上戰車,陷入兩難境地。
美日之間在貿易和軍事上的這些博弈,背后反映的是更深層次的利益沖突。特朗普推行關稅政策,想減少美國貿易逆差,還要求日本增加防務開支,尤其是駐日美軍費用。可石破茂這邊,堅決保護日本農業和汽車產業,把農業保護視為談判紅線,明確表示日本防務支出得按國內實際情況來,不受外部壓力左右。
日本雖然態度強硬,但也沒把話說死,在一些領域還是有讓步的可能,像增加美國大米和大豆進口,調整部分汽車安全標準。這種策略既能維護經濟利益,又能為談判爭取空間。
再看中國這邊,面對美軍的軍事威懾,早有足夠實力應對。解放軍海軍造艦速度驚人,每年新增20萬噸,總噸位達到300萬噸量級。山東艦編隊南海實戰化演練、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部署、殲-20機群常態化戰巡,這些實實在在的軍事力量,構成了太平洋上空的電磁屏障。美軍轟炸機群在東海威懾,要面對的可不是當年的中國軍隊。
美軍機(資料圖)
在臺海方向,解放軍常態化繞島巡航,所謂“海峽中線”早就名存實亡;南海吹沙填海的成果,讓美軍“航行自由”成了獨角戲。在經濟領域,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覆蓋190個國家和地區,從根基上沖擊美元霸權。還有太空站、量子通信、特高壓電網等戰略級技術突破,都在重塑全球力量平衡。
美軍派B-1B轟炸機到日本,想靠軍事威懾達到目的,可如今的國際局勢,哪是幾架轟炸機就能改變的?日本在美日關系中態度搖擺,美國內部五角大樓混亂,再加上中國實力不斷提升,東亞局勢的走向充滿變數。美日之間的貿易談判、軍事合作會怎么發展,中國又會如何應對,這些都成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接下來的局勢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