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是一門藝術,只有讀懂孩子的心理密碼,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孩子的心理會隨著成長而變化,但無論如何請讓孩子們感受到來自成人的關心和愛,讓孩子知道面臨挑戰時你會在他身邊。我們梳理了孩子各個時期會呈現出的不同的心理特點,幫助家長們更好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小學一年級
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心理特征
對小學生活既感到新鮮,又不習慣,一時難以適應;
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很難做到專心聽講;
特別信任老師,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
溝通方法
此階段以適應和培養習慣、培養學習興趣為主,引導孩子愉快地學習。
家長可以從時間安排、自主管理、激發興趣等方面入手,恰當使用鼓勵的話語,引導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熱愛學習的好習慣。
小學二年級
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心理特征
此階段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他們的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自控力不強。
溝通方法
此階段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由可塑性強向逐漸定型過渡。他們逐步適應了小學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我們要對其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糾正,培養學習興趣。
多鼓勵、肯定孩子,隨時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學習上,注重習慣的培養和基礎知識的把握。
小學三年級
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心理特征
此階段是孩子情感發生變化的轉折時期,從情感外露、淺顯、不自覺向內控、深刻、自覺的方向發展。
但他們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中,情緒控制能力有限。
還會普遍出現馬虎大意,做作業磨蹭等不良習慣,需高度重視及耐心糾正。
溝通方法
由于交往范圍擴大,認識能力不斷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種困擾也隨之而來,開始產生不安情緒,需要家長的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導,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小學四年級
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心理特征
9-11歲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關鍵期,處于兒童期的后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重要時刻, 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明顯,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
孩子已經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他們經常會遇到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是不安的開始,如果不注重引導,孩子可能會因為一些小的困難干擾了學習,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溝通方法
此階段孩子學習的知識點已經增多加深,小學階段第一分化逐漸開始出現,需及時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信心。
家長需要特別關注孩子上課時注意力的問題,書寫習慣,培養孩子演算、檢查的習慣。
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安可以轉化成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他們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深刻轉折。
小學五年級
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心理特征
競爭意識增強,不甘落后;
更關注學習成績,對于學習優秀的同學開始產生敬佩之情;
獨立能力增強,喜歡自發組成小團體;
不輕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強。
溝通方法
多鼓勵孩子做事情的堅持性,幫助孩子建立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自我意識發展。
為孩子提供一些接觸自然、社會的機會。 學習中,如遇到的自然和社會的觀察問題,孩子沒有對應的實踐操作能力,很難準確理解其中內涵。帶孩子多接觸自然、社會,幫助孩子培養學習興趣,保持主動學習的態度,迎接更復雜的挑戰,都將擁有積極的作用。
小學六年級
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心理特征
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
孩子的自主意識逐漸強烈,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時還對家長、師長的正當干涉感到厭煩。
情緒不穩定,記憶力增強,注意力集中,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加強,自我意識、評價和教育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和人生觀。
意志力仍不夠堅定,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在發展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容易灰心。
溝通方法
此階段需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關注學習的同時,還需關注孩子的心理、情緒。
初中一年級
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心理特征
成熟性與幼稚性的統一:進入少年期,身體形態發生顯著變化,身體機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應地產生變化。
但童年和少年兩個階段是逐漸過渡的,初一階段的孩子剛剛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維有限,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特點。
向上性與盲目性的統一: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
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于萌芽階段,神經系統調節能力較差容易受外界影響,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泄氣,有從眾心理。
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不愿讓大人管,但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具體困難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新鮮感和緊張感的統一:新學科不斷增加感到新鮮。
但不久后,學科增多,復雜性增強,課時延長,考試增多,使其感到緊張。
年級特點
初中的學習生活,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飛躍,面臨著新的環境、老師、同學,對于“新”的適應速度將會對初一階段的孩子來說產生很大的影響。
科目增多了,知識難度也比小學有了較大提高,已經不能再用小學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一定要及時調整,學習時間分配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溝通方法
新的習慣養成——經過六年級的過渡期,初一不僅要打好知識的基礎,更要打好學習習慣的基礎;
重視“養成教育”——孩子盡快養成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重視基礎知識——課程難度是漸進的,通常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都會覺得比較簡單,初一不要追求“難度”和“進度”,要重視基本概念的學習、剖析和應用,只有基礎牢固,才有可能在整個中學階段學得輕松而有成效。
這個階段,還要注意心理輔導、自我意識的教育,情緒輔導和青春期教育。 注意不要放任不管不問,也不要嚴管卻不解決問題。
初中二年級
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心理特征
此階段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身體都發生了許多引人注目的變化。
部分家長對性知識教育采取閉鎖,甚至恥于談論的態度,很容易致使孩子產生青春期煩惱。
另一心理特點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實際上從眾心理很重,既想標新立異又擔心脫離集體。
于是,有的孩子會出現緊張、焦慮、自卑等消極情緒。由于心理發展與生理發展的不平衡,就容易出現程度不同的對抗情緒、逃避、說謊、破壞、暴力等不良行為。
孩子的獨立性有較大的發展,自尊心增強。
溝通方法
青春期性成熟帶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進青少年性意識的發展,怎樣去認識愛情、處理對異性的好感需要正確引導。
孩子進入到了青春期,比較逆反,和家長的交流逐漸變少,對一味地說教非常抵制。家長一定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隨時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給予孩子需要的心理疏導和正確觀念的引導,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心理軌道上發展。
不僅初二,連同高二也是一樣,都處于學習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一般重點校都會把初三或高三的知識加到初二和高二下學期進行。 初二和高二的學習任務和壓力都很大,孩子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科內容加大加深,孩子此階段學習上會出現一個明顯的分層,需引起高度重視并提前做準備,鼓勵孩子提前預習,做好迎接挑戰的準備。
初二要樹立提前中考的概念,因為初三系統復習的時間很有限,并且復習壓力很大,所以在初二年級應強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需協調好時間,輔導和增加薄弱學科補習頻次。
初中三年級
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心理特征
獨立性獲得較大發展,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喜歡同老師平等討論問題,喜歡自己獨立地組織、開展一些活動。
初三孩子的“成人感”更加明顯,自尊心大大增強,他們比初一、初二的孩子更渴望教師和家長的尊重與理解。
學習成績相對穩定,初三孩子心理發展迅速,開始趨向定型。
觀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義識記占主導地位,思維活動已有抽象、概括的水平,學習興趣基本穩定,學習成績亦開始相對穩定。
溝通方法
家長需充分利用此階段孩子的特點,培養和發展他們獨立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 為中考做準備,與孩子一起了解當下學習情況和狀態,設定目標,協商方法。
初三關鍵詞“中考” ,這個階段最主要的任務。
中考是對孩子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查,初三既有新課的學習,又要進行系統的復習,孩子經常抓不住重點、平均用力、手忙腳亂、效果欠佳。這時,幫助 孩子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突破,不放棄、不懈怠,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初三最重要的事
學好化學——初三新增化學學科,化學在整個初中階段學習一冊書,不管其他學科的學習狀況如何,化學啟蒙得好的話,很容易學得很好。新課程學好了,孩子的自信心就提高了,對其他學科的學習都能起到一個積極促進的作用。
反之,如果一開始不著急、不重視,等到發現問題的時候就要花雙倍甚至幾倍的時間去補,大大降低了復習效率,影響總體成績。
緊追不舍——初三為中考復習留出更多的時間,學校老師會趕進度,課程講得比較快,稍有懈怠就會比較吃力,很多孩子出現“舊賬還沒補上,又欠了新賬”的情況,整體忙于應付,無法針對自己的弱項進行強化,到了下學期綜合復習的時候,就會是一鍋粥。 所以,一定要緊追不舍、及時復習,化解疑難問題。
查缺補漏——初中的課程已經學完了2/3,自己要有計劃地開始針對自己的弱科和薄弱知識點進行重點突破,不要把所有問題都堆積到中考前夕。
利用開學初還不是最緊張的階段,要把初一、初二各科的知識點在腦海中過一遍,把以前沒有掌握的挑選出來,查缺補漏,為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礎。
壓力調節——隨著中考的臨近,孩子和家長都會或多或少有一些壓力,壓力不全是壞事,但是壓力過大就會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生活,也影響考試時的正常發揮。
家長要多關心孩子,能夠觀察到孩子的變化和不安,可以請這方面專業的人給孩子幫助。
初三和高三考前沖刺期,整體知識框架的綜合性梳理和靈活運用,同時提高應試能力,集中力量抓緊一切時間查漏補缺,揚長避短。
高中一年級
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心理特征
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期,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增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的發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而他們的感情變得內隱,即內心世界活躍,但情感的外部表現卻并不明顯。
這些特點常阻礙著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了解。
溝通方法
高中的學習深度和難度較初中上升到新的臺階,跨度很大,特別體現在數學、英語和物理學科,很多孩子都是上課能聽懂,課后作業也認真完成了,結果成績不理想,甚至有的孩子出現了不及格的情況。
這時,家長和孩子都很困惑,其實癥結就在于孩子的知識牽引能力差,綜合學習能力急需要提高。
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在高中階段孩子有問題不能拖,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完全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 高中各科學習都是知識的延伸,并且有很強的關聯性。
一個知識點或是知識模塊出現問題,會導致這個科目的學習遇到瓶頸,應該趁月考之后對孩子的問題進行整理和有效解決。
高一關鍵詞——“難”,從初中到高中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高中整體呈現知識量增大、理論性增強、系統性增強、綜合性增強、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趨勢。
而高一又是數學、物理、化學學科難點最集中的年級,所以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初三到高一不是個“坡兒”,而是個“坎兒”,必須要“跳”才能完成這個質變的過程。
高一最重要的事
重視高一、成就高考——高一是整個高中階段的開始,抓住高一,讓自己一開始就能占據領先位置,對孩子高中階段的發展至關重要,多年的高考經驗顯示: 對高一的重視程度和3年后的高考成績成正比關系,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一定要從高一抓起基礎。
提前動手,從容應對——剛剛經歷了中考,很多孩子沉浸在緊張后的輕松里,但是學習確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稍一放松,可能就會給自己的高一學習制造麻煩,抓住高一伊始,讓自己的高中學習一帆風順。
發現漏洞,及時彌補——高中學習比較緊張,發現漏洞千萬不要以太忙、太累為由任其存在和發展,因為知識之間是有內在聯系的,漏洞不補,會影響其他知識的學習和綜合應用,并且積累得太多,會覺得無從下手,只好放棄,給高考造成很大的損失。
成績波動,正確看待——高一學習成績波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般來說,只要適應了高中老師的講課方式、掌握了高中知識的學習方法,成績都會逐步上升并且趨于穩定的。
因為成績的暫時下降而失去自信或對某個學科失去興趣,是得不償失的。
高中二年級
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心理特征
此階段由于很多孩子目標不明確,既沒有高一時的雄心壯志,也沒有面臨高考的緊迫感,是一個容易出現動蕩和茫然的時期。
一旦遇到挫折,特別是考試中受到打擊,就會自我懷疑,產生焦慮。
有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孩子感到整個高中階段有成績明顯退步的階段,其中大部分孩子感到這個階段在高二。
在學習上兩極分化日益明顯
偏科現象嚴重
孤獨感和焦慮感較強
年級特點
高二關鍵詞——“分化”,高二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級,一方面已經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緊張的高三還沒有來臨,所以心理上比較輕松;
同時,高二還要面對多個科目的會考,會分散高考科目的注意力;
另外,很多家長理解上有誤區:高二先輕松一下,要不高三就沒有輕松的時候了。
這種想法非常錯誤,結果就是高二輕松了,到高三也緊張不起來。
以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嚴重的分化,一些孩子到高三再想努力的時候,發現為時已晚。
學習方面
兩極分化日益明顯,導致不同心理狀態。
高一一年下來,孩子們在知識掌握程度方面已較明顯的分出層次。
對一部分孩子來說,他們的積極心理得到一步步發展,如興趣上升為樂趣,好奇轉化為求知欲和探索欲, 充滿自信,學習已成為他們自覺的行為,能夠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
另一部分孩子在一年學習中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態已漸漸固化,出現興趣轉移,偏科等傾向。 學習成績進一步下跌,自信心進一步被沖擊,造成惡性循環。
人總是在不斷總結經驗中前進的,學習成敗歸因心理,影響著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學習行為。
對于學習成績的提高,他們更多地寄希望于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習情感、學習過程,如學習態度的端正、方法的改進、良好習慣的養成、時間利用率的提高、學習毅力的增強等,而不是客觀條件的改變,如學習環境的改善,老師的教學水平等。
家長可幫助孩子抓住學習活動中的矛盾主要方面,重視個體學習行為的影響,則會使孩子更積極主動地改進學習方法,調整行為模式。
對高考的期待與恐懼。 高二,要說離高考很遠嗎?不是,高三的一畢業就到自己了!很近?也不是,還有高三的沒畢業呢!這時很多孩子就出一種期待和恐懼的心理現象。
他們具體表現在上課和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易受干擾、經常幻想將來等,常感到很緊張。有的孩子恨不得現在就高考,不用再這樣擔驚受怕,這種期待容易出現焦慮心理。
他們的過分緊張影響著學習狀態,惡性循環下去,又導致了各種負面的心理行為出現。
對集體適應性增強,“戀愛”現象劇增,擇友有較高原則性。 戀愛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性心理現象,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青少年的營養也不斷提高,身體發育加快。另一方面,高二的孩子熟悉環境、老師和同學,又還不用高考,他們承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越來越多,需要理解和關心。
很多時候,家庭、學校、教師對孩子的成績過于關心,對孩子的心理需要關注較少,他們只能從外界獲得關愛。
他們想戀愛,但是“大人們”不同意他們有這樣的行為,所以很多已經戀愛和準備戀愛的孩子感到壓力。
這種由于在成長中出現的性機能成熟和性心理覺醒,給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和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障礙。
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高二的孩子在選擇朋友時的盲目性逐漸減少,不再為了需求歸屬感而刻意交朋友。
他們更愿意與那些和自己性格相近,有共同愛好的人建立深層次的友誼,分享心中的秘密,友誼的建立逐漸由泛化向固定化、深層次發展。
高二最重要的事
均衡發展——高考可錄取依據是總成績,只要沒有嚴重偏科,即便誰各科都成績平平,在高考中也能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
如果在高三沖刺中,還能夠部分學科有所突破,就會考得非常理想,幫助孩子做好均衡發展規劃是取得高考好成績的基礎。
提前備考——高考考的是整個高中三年的知識,而不只是高三的知識。
不要認為高考就是高三的事情,其實每個階段都是在備考,都是在為高考打基礎,高二尤其如此。
強化基礎——高一的很多知識是在以后的學習中必須要用到的基礎知識,如果發現高一的部分知識沒有完全掌握,千萬不能等到高三復習的時候再去解決,要盡快補上,使自己高二高三的學習更加順暢。
高中三年級
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
心理特征
此階段孩子的社會意識已經接近成熟,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現實問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隨著備考時間的減少,在思想壓力和心理上的波動都會比較突出,出現信心型、迷茫型、放棄型三種形式的分化。
信心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確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扎實,方法科學,學習能力強,各科平衡發展,歷次考試成績穩定,對高考充滿信心。
迷茫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學,但由于基礎不扎實,學習方法不當,成績經常被動,從而導致思想不穩。當成績不進步或下降時,比較消極。考試進步時,又充滿斗志,自感考大學有難度,對前途感到迷茫。
放棄型的孩子:基礎太差,或者經過努力,但成績沒有進步;或者學科發展很不平衡,思想進入“考大學沒指望”的誤區,以致成績越來越差,甚至最關鍵的時候自暴自棄。
溝通方法
通過與老師和孩子的溝通,了解孩子的當下情況。
家長在調整自己心態的同時,多關注孩子心理狀態,切勿因自己的焦慮影響到孩子。
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重視孩子的營養健康。
最后,家長們要有感知孩子情緒變化的能力,如果遇到困難,應及時尋求專業支持。
如果出現以下感受或狀況,并持續超過2周以上,請盡快就醫或尋找專業心理咨詢師求助:
難以入睡或易驚醒,持續的睡眠質量差。
較長時間感覺驚恐不安,失去安全感。
對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
感覺無助、感覺空虛、情緒持續低落。
感覺自己變得遲鈍及麻木。
不想和他人交流,變得內向,感覺非常孤獨。
和娃聊天,
原來也有“說明書”~
卡關的時候記得翻一翻,
好感度+1+1+1
來源:光明少年雜志
公眾號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標”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現在只需三步:
喜歡就給我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