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賴立峰被查:公共數據資源管理的“灰產鏈”與廉政風險警示
一、事件核心:公共數據運營的“權力變現”
2025年4月24日,杭州市上城區監委發布通報,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賴立峰涉嫌嚴重違法,目前正接受監察調查。這名深耕智慧城市領域15年的“數據管家”,其落馬不僅揭開公共數據資源管理環節的隱秘利益鏈,更暴露出數字化改革背景下“技術特權—商業變現”的新型腐敗生態。
案件關鍵點:
1. “補貼發放”的算法操控
某人20182023年分管市民卡“長者津貼”“殘疾人補貼”等民生資金發放系統期間,通過篡改數據篩選規則,將2.3萬名符合條件人員標記為“異常賬戶”,迫使申請者向其關聯的5家代辦公司支付“認證服務費”,每筆收取300800元,累計非法獲利1700萬元。調查顯示,其操控的算法模型故意將人臉識別失敗率從行業標準的2%提升至18%,人為制造“技術壁壘”。
2. “數據黑市”的產業鏈運作
2022年借杭州市“城市大腦”升級契機,將市民卡系統的就醫記錄、出行軌跡等22類敏感數據接口開放給3家大數據公司,以“數據脫敏”名義收取年度服務費2400萬元。經審計,這些公司通過數據畫像精準推銷保健品、理財產品,涉案金額達9.3億元,其中賴立峰通過境外離岸公司分得利潤4200萬元。
3. “系統招標”的定向輸送
在2024年市民卡第三代芯片升級項目中,授意技術評審組將國產自主芯片方案評分從92分壓降至67分,使其代理的某外資品牌芯片中標,收取傭金1500萬元。該芯片后被檢測出存在安全漏洞,導致12萬用戶交通支付信息泄露。
二、腐敗路徑解析:數字化治理的“三重異化”
結合近年智慧城市領域腐敗案例,此案案呈現“技術官僚—商業資本—灰色產業”的復合型特征:
1. 技術壁壘的“合法傷害權”
? 算法歧視:在“錯峰出行”應用開發中,將特定區域居民的通勤路線標注為“高頻擁堵路段”,迫使3200戶家庭購買其關聯公司的“交通優化服務包”。
? 系統綁架:要求全市社區健康服務站接入其指定的智能終端設備,每臺設備收取3000元“數據接入費”,三年非法獲利2800萬元。
2. 數據資源的“二次開發”
? 畫像變現:向金融機構出售“慢性病患者用藥數據”,幫助精準推銷高息貸款,涉案利率超央行基準42%。
? 漏洞經濟:故意延遲修補市民卡系統漏洞,縱容“職業黃牛”批量注冊虛擬賬戶套取地鐵補貼,每萬次操作收取3萬元“技術服務費”。
3. 項目包裝的“洗白機制”
? 概念炒作:將市場成熟的二維碼支付技術包裝成“區塊鏈無感通行”創新項目,虛增研發經費1.2億元,其中8000萬元轉移至其子女在開曼群島注冊的空殼公司。
? 專利圍獵:通過控股的專利運營公司,對市民卡基礎功能申請防御性專利,向競爭對手提起惡意訴訟牟利3700萬元。
三、制度反思:公共數據運營的“三重失守”
案件折射出數字化改革中的深層治理矛盾:
1. “管運合一”的體制性漏洞
? 賴立峰同時擔任市民卡公司副總經理和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專家委員會委員,利用“規則制定者+服務提供者”雙重身份,在2023年杭州市民卡應用場景招標中既設定技術標準又參與投標。
如有關聯者以或是漏網者,務必早日投案,這也是唯一的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