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走進貴陽市烏當區下壩鎮,道路兩旁郁郁蔥蔥的櫻桃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瑪瑙紅和黑珍珠櫻桃。村民們或提著剛采摘的櫻桃在路邊售賣,或帶領游客走進果園體驗采摘樂趣,一派熱鬧繁忙的景象。
下壩鎮谷定村春梅櫻桃園負責人倪高梅,一大早就被電話鈴聲吵醒。“這兩天電話響個不停,想睡個懶覺都不行。”倪高梅笑著說,櫻桃園開園僅兩天,就接待了500多名游客,收入近2萬元。為應對忙碌,她提前叫回了女兒和侄子幫忙。
倪高梅家種植了150畝櫻桃,主要有瑪瑙紅和黑珍珠兩個品種。目前,櫻桃僅成熟了20%,采摘期將持續至“五一”假期結束。
下壩鎮的櫻桃產業發展始于2003年,當時在巖山村試驗種植了500畝櫻桃。2005年,這些櫻桃成熟上市,吸引了眾多游客,為當地發展櫻桃產業注入信心。2009年,下壩鎮提出建設萬畝櫻桃園的目標,掀起櫻桃產業發展熱潮。如今,櫻桃產業已覆蓋全鎮8個村,成為當地農戶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下壩鎮也因此被譽為“櫻桃之鄉”。
據下壩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何金木介紹,目前全鎮種植近1萬畝櫻桃,若無自然災害影響,預計年產量可達500余噸,年產值約1650萬元,直接帶動300余戶農戶增收。
櫻桃產業的興盛不僅讓果農受益,還推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谷壩村隆中農家樂老板何明麗便是受益者之一。“這幾天櫻桃成熟,游客一天比一天多,農家樂每天接待10多桌客人。”何明麗高興地說。
2009年,在外跑車的何明麗夫妻倆在親戚朋友的建議下回村經營農家樂,這一決定讓他們走上了致富路。“現在每年凈收入約20萬元,不僅收入穩定,還能照顧家人。”何明麗感慨道。
今年櫻桃成熟期與“五一”假期重合,加之本周六下壩鎮將舉辦櫻桃節,預計游客數量將大幅增加。何明麗正忙著采購食材,并以每人每天200元的工資招聘了20余名村民幫忙,迎接游客高峰。
“小櫻桃”帶動鄉村振興“大產業”。隨著櫻桃產業的發展,下壩鎮意識到產品單一的問題,提出“立足櫻桃、做強櫻桃、不唯櫻桃”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發展草莓、桃子、李子、梨等精品水果產業,深化農文旅融合,推動“櫻桃之鄉”向“百果小鎮”轉型。截至目前,全鎮累計發展精品水果種植3.3萬畝,覆蓋8個村,培育了10戶種植大戶和6個果蔬種植合作社,帶動村民增收。去年,下壩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3萬元。
如今,在下壩鎮,越來越多的村民因櫻桃產業端起“生態碗”,吃上“旅游飯”。一個產業強、生態美、百姓富的“百果小鎮”已初具規模。
記者 黎榮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