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鋼槍
他是南征北戰戎馬半生的開國將軍
解甲歸田
他是腳踏實地躬親耕耘的莊稼老漢
他就是農民將軍甘祖昌
1986年3月28日
甘祖昌逝世
今天跟隨《國家記憶》
緬懷農民將軍甘祖昌
甘祖昌1905年出生在江西省蓮花縣
坊樓鄉橋頭村(現沿背村)一貧苦家庭
1926年7月
他加入農民協會
結識了時任江西省農民協會委員長的方志敏
在方志敏的影響下
甘祖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甘祖昌入黨參加革命
數次出生入死
圖:甘祖昌戎馬半生獲得的勛章
抗日戰爭爆發后
甘祖昌所在部隊
被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二〇師三五九旅
甘祖昌任旅供給部軍需科科長
奔赴抗日最前線?
1939年初
國民黨封鎖陜甘寧邊區
中共中央將三五九旅從前線調回陜北
一面執行保衛黨中央的任務
一面進行大生產
當時組織上交給甘祖昌的任務是
負責領導修械所、紡織廠、鞋襪廠等軍需工廠
在一無原料、二無廠房、三無工人的情況下
甘祖昌克服重重困難辦起了紡織廠
在短期內解決了穿衣問題
由于甘祖昌工作成績顯著
1941年被提升為三五九旅供給部副部長?
后跟隨部隊進駐南泥灣
開展大生產運動
1947年
甘祖昌調二縱隊后勤部工作
參加了解放大西北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
甘祖昌任新疆軍區后勤部部長
1955年
他被授予少將軍銜
可誰也沒有想到
這位功勛卓著的老英雄
卻決定要回家務農
原來
1952年甘祖昌到郊區檢查工作 ?
途經一座30余米長的木橋時 ?
車子翻到了河里
甘祖昌身負重傷
后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
雖外傷痊愈
卻留下了嚴重的腦震蕩后遺癥?
1953年后
甘祖昌的腦震蕩后遺癥越來越嚴重
經常昏倒
甘祖昌對妻子說:
“比起那些為革命犧牲的老戰友,
我的貢獻太少了,
組織上給我的榮譽和地位太高了!”
此后
他不止一次向組織上寫報告
請求組織批準他回到江西農村去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貢獻
1957年
甘祖昌的回鄉請求得到了組織批準
同年8月
甘祖昌帶著家屬從新疆動身回江西
挎包、水壺
旱煙桿、白羅布手巾
這是甘祖昌出門干農活的“標配”
對于甘祖昌來說
這不僅是身份的回歸
也是心靈的回歸
回村后
甘祖昌和村民們一起
修水庫、建電站
架橋梁、開荒山、改造紅壤田
寒冬臘月時
跳進水田
用雙手一捧一捧地往外撈爛泥
硬是把一年一季的冬水田
改造成了一年兩季的良田
讓糧食產量有了質的飛躍
從1957年回鄉到1986年病逝
29年間
甘祖昌參與修建了
3座水庫
25公里長的管道
4座水電站
3條公路和12座橋梁
甘祖昌將自己三分之二的工資
都捐給了村里
用來修水利、建校舍、扶貧濟困等等
但是他對自己和家人
卻節儉到近乎嚴苛
甘祖昌生前穿過的褲子打滿補丁
在生活中
他用艱苦奮斗的傳統
要求自己、教育子女
甘祖昌的女兒說:
“爸爸從來沒有說過
他是將軍、部長,
他就告訴我們是農民的孩子。”
1985年
甘祖昌舊病復發
1986年春節過后病勢轉重
不時陷入昏迷狀態
彌留之際
甘祖昌還不忘囑咐家人:
領了工資先交黨費?
留下生活費
其余全部買化肥農藥
支援農業……
2013年9月
習近平總書記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
及提名獎獲得者時
曾講述甘祖昌不當將軍當農民的故事
從農民到將軍
又從將軍到農民
在身份的轉換間
甘祖昌始終堅守著內心的本真
和對家國不變的情懷
他的傳奇一生
值得我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原文來源:央視網、新華社、央視新聞、共青團中央、共產黨員公眾號
本文來源:CCTV國家記憶微信公眾號
編輯:孫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