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司法協作如何打破地域壁壘,為勞動者撐起“保護傘”?
勞動節來臨之際,安岳法院與重慶大足法院通過跨域聯動,成功調解一起涉及11名農民工的勞務糾紛案件,為區域協同治理寫下生動注腳。
案件回顧
口頭承諾成“空頭支票”,農民工維權陷困境
2024年初,重慶某養殖企業招募大足、安岳等地11名工人,卻未簽訂書面合同,僅以口頭約定工資。
5月,企業因違規停產,股東變賣資產失聯,拖欠工資3萬余元。工人多次討薪無果,而缺乏合同、欠條等證據更讓維權舉步維艱。
司法破局
川渝協作“一盤棋”,調解按下“快進鍵”
面對勞動者權益受損,安岳、大足兩地法院依托川渝司法協作機制,迅速啟動聯合調解程序。
兩院法官以《勞動合同法》“事實勞動關系”規定為依據(注:即使未簽合同,實際用工仍受法律保護),結合“高效便民”原則開展調解工作——
釋法明理:明確企業法定義務,警示失信后果;
柔性溝通:引導企業換位思考,化解對立情緒;
協同施策:整合兩地資源,核定工資數額,促成還款方案。
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以工友們提供的記錄認定實際工資,且將在4月底前全部兌現。
深化協作
跨域解紛“川渝樣本”,司法護航民生發展
此次協作打破了兩地行政區劃限制,互通了信息、共享了資源,通過開展跨域立案、聯動調解,避免了勞動者“多頭跑”,降低了維權成本,是兩地法院落實雙城經濟圈戰略、司法護航弱勢群體權益的生動案例,更是共享共建“資足無訟·跨域協作示范區”的實踐典范。
下一步,川渝法院將持續深化協作,探索“線上調解+線下聯動”“類案指導+風險預警”等多元解紛模式,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一張“調解書”,背后是司法的溫度與智慧。
成渝司法協作的每一次突破,都在為“雙城記”添寫公平正義的篇章。
勞動者權益無小事,司法護航不停步!
大足法院案件相關鏈接→
供稿:劉 偉
編輯:張異同
審核:楊 柳
簽發:楊祖軍
1 、檸檬花開|安岳、大足兩地法院聯合開展“資足無訟”讀書分享會
2、【法官日記】 當“如我在訴”成為本能
3 、初心護蕾 守護花開 | 安岳法院法治副校長為幼兒安全成長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