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國民黨軍開始采取“重點進攻”的戰略,對陜北和山東解放區展開了猛攻。
國民黨軍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的確給我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很快,魯南解放區淪陷,蔣介石大喜之下開始策劃“魯中決戰”,企圖一舉吞下整個山東。
5月11日,蔣介石的嫡系部隊74師在83師、25師的掩護下緩慢推進。
74師師長張靈甫是蔣介石的愛將,這支部隊是精英中的精英,全部裝備美械,并且經過了美軍訓練。
但張靈甫此人非常高傲,根本看不上李天霞和胡璉等人。
并且,當時李天霞和張靈甫早有宿怨,李天霞覺得張靈甫搶了他的位置,張靈甫也毫不示弱,睡了李天霞的一個情婦。
當年3月13日晚,張靈甫來到了蒙陰城郊,準備攻打蒙陰。
此時李天霞卻慫了,他先命令83師撤退,隨后讓張靈甫趕緊撤回來,因為解放軍主力就駐扎在蒙陰以東不遠。
很快雙方就撤了回來,李天霞這才知道情報有誤,蒙陰的主力早就撤了。
張靈甫氣得不行,要不是李天霞誤事,他早就打下了蒙陰,于是和湯恩伯參了李天霞一本,說他貽誤軍情,擅作主張。
隨后,湯恩伯大手一揮,撤了李天霞的職,把張靈甫劃給了黃百韜。
至此,兩人的梁子徹底結下了。
在坦埠一戰中,張靈甫立功心切,孤軍深入被解放軍圍攻,因此他將部隊拉上了孟良崮。
張靈甫怎么也想不到,孟良崮將成為74師和自己的葬身之地。
很快,孟良崮被重重包圍,張靈甫這才趕緊求援,讓25師和74師向自己靠攏。
李天霞聽到這個消息牙都笑掉了,一邊大喊著:“張師長,我來了。”
另一邊則派了個炮灰團過去送死,隨后命令83師全軍后撤。
從上圖就可以看出,83師都撤到天南海北去了,和一同行軍的25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張靈甫唯一可能突圍的方向就是天馬山,25師有接應之勢,但83師完全是在劃水掛機,都快跑到增援部隊身后了。
正是李天霞這個假救援的行為,讓張靈甫更加被動,最終經過一番苦戰,整編74師以一種極為戲劇的方式被全殲在了孟良崮。
事發后,老蔣大為光火,湯恩伯因指揮不力,被蔣介石的手杖敲的頭破血流。
那么,在張靈甫上了孟良崮之后,真的有轉圜的可能嗎?
如若李天霞率部全力救援,張靈甫有沒有可能成功突圍,甚至對解放軍形成反包圍呢?
答案是并沒有可能,盡管陳毅元帥和粟裕大將早就開始阻擊增援部隊,但74師是精銳中的精銳,增援部隊不可能放棄救援。
另一個問題來了,國民黨軍派系林立,其他部隊真的會對張靈甫進行全力救援嗎?
這所謂的“救援”真的會用全力嗎?
其實,這一切都要看孟良崮的攻防之戰打得怎么樣。
事實就是,在孟良崮上的兩天,張靈甫的74師被圍的跟個鐵桶一樣,全程被解放軍壓著打。
在山地戰中,全美式的裝備根本沒有任何優勢,盡管解放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只要孟良崮一破,援軍就都成了擺設。
因此,陳粟決定猛攻孟良崮,不惜一切代價以最快速度拿下74師,這樣才能緩解阻擊部隊的壓力。
援軍們看到張靈甫根本無望突圍,怎么可能繼續全力救援?
所以,從張靈甫上孟良崮那一刻起,他和74師的結局就已經注定了。
如果孟良崮上被圍著的是解放軍,那確實有很大轉圜的可能,我軍必將竭盡全力營救,只要阻擊部隊一被突破,反包圍之勢就將形成。
只可惜國民黨軍權利傾軋,派系林立,吃瓜的吃瓜、看戲的看戲,都想看張靈甫能熬多久再做決定。再加上張靈甫突圍打的并不出彩,滅亡就是必然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