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作為南亞次大陸最重要的水系之一,不僅是巴基斯坦的“生命線”,也是印巴兩國地緣博弈的核心載體。這幾天,兩國因克什米爾地區恐怖襲擊事件局勢緊張,互相指責。印度更是利用其在印度河上游的地理位置優勢,切斷了流向巴基斯坦的河水。印度河被視為是巴基斯坦的母親河,如果沒有這條河流的供水,巴基斯坦全國半數地區要陷入水荒。
斷水三五日巴基斯坦還能承受,一旦時間長了,印巴兩國必定會因此河流而發生局部沖突。原因無他,這條河流對于巴基斯坦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印度河的基本狀況
雖說名字叫印度河,但是它實際上發源于中國青藏高原的岡仁波齊峰東北部,在我國境內叫獅泉河。它從我國流出進入目前印度控制的達克地區,再進入巴基斯坦北部省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和開伯爾-普什圖省,然后流經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最后在信德省古城塔塔附近匯入阿拉伯海,全長3200公里,流域面積達116萬平方公里,每年的徑流量高達2400億立方米,約為我國長江的四分之一,是全球第二十一大河。
因為南亞大陸氣候原因,印度河的水文特征呈現顯著季因節性差異,冬季流量最低,春季融雪導致水位上升,雨季洪水頻發,占全年徑流量的84%。這種極端波動性既造就了印度河平原的肥沃沖積土壤,哺育了上億的巴基斯坦人。
另一方面,它也頻繁帶來洪災,又是一條兇河。2010年7月下旬到8月,印度河發生全流域大洪水,巴基斯坦五分之一的國土被淹,1500余人遇難,當時的媒體已稱之為“前所未有的洪水”,我國向巴基斯坦提供價值15億元人民幣的人道主義物資援助。
2022年7-8月,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內再度發生世紀水災,造成巴基斯坦全國3300多萬人受災,1739人死亡,139萬間房屋部分損壞,116.4萬頭牲畜死亡,約1/3的土地被淹,經濟損失超過300億美元,為上世紀50年代至今,最為嚴重的一次水災。
沖積平原哺育耕地資源豐富
印度河流域內地貌復雜多樣,上游穿行于喜馬拉雅與喀喇昆侖山脈的峽谷中,河道狹窄、流速湍急;中下游進入巴基斯坦平原后河道展寬,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沖積平原之一印度河平原,總面積約26.6萬平方公里,其中巴基斯坦占到了八成以上,也是其農業精華所在。印度河平原內的旁遮普省面積20.5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有1.8億畝,占到巴基斯坦耕地總面積的6成多。
河流攜帶的巨量泥沙使得印度三角洲每年向阿拉伯海延伸12米左右,塑造了獨特的河口生態系統,紅樹林與淡水豚等特有物種在此繁衍生息。
巴基斯坦的生存依賴所系
對于巴基斯坦而言,印度河是無可替代的“經濟主動脈”。有近2億的巴基斯坦人口生活在印度河流域,其灌溉網絡覆蓋全國80%的耕地,總面積超3億畝,并為45%人口提供就業。以旁遮普省為例,小麥與棉花產量占全國70%以上,完全依賴印度河支流杰赫勒姆河與杰納布河的灌溉系統。一旦水源中斷,將直接導致糧食減產30%、電力供應癱瘓,引發社會動蕩。
印度雖然僅控制東部支流薩特累季河、拉維河等,卻憑借上游地理優勢掌握戰略主動權。1960年兩國簽訂的《印度河水條約》雖將西部河流使用權劃歸巴基斯坦,但印度通過水壩建設與分流工程仍可間接影響下游水量。通過精準調控支流水量,形成“上游控制-下游脆弱”的格局,這種“以水為刃”的策略,使得印度河成為印巴博弈中的非對稱武器。
隨著氣候變暖,季風異常引發旱澇交替,預計到2050年巴基斯坦人均水資源將下降至500立方米,遠低于國際缺水警戒線1000立方米的標準。這種生態危機與政治博弈的疊加,使得印度河將成為印巴兩國博弈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