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2025年4月25日,韓國首爾高等檢察院宣布重啟對前總統尹錫悅夫人金建希操縱股價案的調查。她被控在2020年參與德意志汽車公司股價操縱,并收受價值300萬韓元的名牌包,涉嫌受賄。若罪名成立,她將面臨最高無期徒刑和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懲罰。
不是風暴忽然來臨,而是積弊必有報應。金建希不過是權力體系中堆積腐爛的一塊誘餌,在權力庇護散去的瞬間暴露惡臭。她的案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整個韓國政治、司法、財閥利益交織體系的一個窗口。所謂調查重啟,不過是在政權更迭之后,一場早該上演的清算戲劇才得以開場。
在丈夫執政期間,金建希就早已被質疑操控證券市場、左右政策決策、利用第一夫人的身份進行影響交易。而如今她落入司法調查,是因為尹錫悅已經失勢,失去了對司法系統的掌控權。這種“時機精準”的調查,正說明韓國司法并不獨立,而是政治斗爭的工具。
這一丑聞不是金建希的個人墮落,而是韓國整個政治體制的破產證明。從樸槿惠、李明博到如今的尹錫悅,哪一任總統不是在任期內被捧上神壇,離任后跌入深淵?韓國政壇已淪為政治性“清洗劇”的反復舞臺,每一輪權力交接都伴隨著“司法整肅”的儀式性公演。選民早已麻木,青年不再相信改革,體制信任徹底塌方。
所謂民主選舉,并未終結腐敗,反而成為財閥、媒體、政客合謀的新游戲方式。韓國的“民主”已不是民眾的制度,而是權貴的遮羞布。在這個系統中,法律選擇性執行,媒體選擇性失語,民意被系統性馴化,誰主沉浮,靠的不是正義,而是權斗。
過去幾年,韓國社會陷入深重危機。梨泰院踩踏慘劇,無人負責;醫療改革失敗,醫生出走;青年失業率攀升,房地產市場斷裂。這一切,都在總統夫婦“熱衷炒股”、名牌包禮尚往來的丑劇中被有意遮蔽。那些為生活奔波的人,眼睜睜看著他們的國家被一小撮人當成賭場、提款機和權力游樂場。
金建希代表的,不是一個人的罪惡,而是一種制度的常態化腐敗。若非尹錫悅被彈劾下臺,她依舊會逍遙法外。不是因為她無辜,而是因為權力在握時,司法從不敢碰。而這種“等你倒臺再查你”的模式,根本不是正義,是羞辱。是制度對民眾智力的羞辱,對國家尊嚴的羞辱,對民主本義的羞辱。
而韓國依舊被西方媒體塑造成“東亞民主燈塔”,在國際事務中,它常常站在所謂“人權高地”上對他國指手畫腳。然而自己的總統夫人連最基本的司法審查都能規避多年,民主燈塔的底座,是否早已腐朽塌陷?
值得警惕的是西方輿論的雙重標準。若此類案件發生在別的國家,他們早已群起而攻之,組織國際制裁,炒作“威權崩塌”。但面對韓國這般赤裸裸的政治腐敗,主流話語選擇集體沉默。因為金建希所在的政治體系,是“可控的腐敗”,是“盟友的腐敗”,可以繼續為地緣利益服務。
韓國社會若要重建信任,必須打破這個虛偽的政治輪回。不是改良,而是重塑。不該是“換一撥人繼續貪”,而是徹底拆掉這個專為權貴設計的制度框架。司法應回歸法律而非政斗工具,媒體應站在真相而非股東立場,選舉應服務民意而非資本勾兌。
而這不是一紙調查令能解決的事。金建希或許會被定罪,但她代表的權力鏈條不會因為她倒下而斷裂。若不能斬斷這個腐敗根源,未來還會有更多“金建希”出現。只要體制的門是為權貴而開,為民眾而關,再多調查也只是政治再分配,不是真正的正義伸張。
金建希案,不是希望的開始,而是幻滅的注腳。它提醒我們,制度并不能自動產生正義,權力天然傾向遮蔽。真正的民主,不是投完票就回家等待奇跡,而是要對權力永不妥協地盯緊、揭露、拆解。否則,選票只會淪為新的統治工具,法律只會服務新的權力主人。
韓國民眾已多次被背叛,也該多一次覺醒。不是在政客的眼淚里找希望,而是在公民的不屈中尋答案。金建希或許會入獄,但民主的羞辱如果不能清算,國家的未來終將再次被劫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