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凌晨,烏克蘭首都基輔再一次被導彈和無人機的狂轟濫炸驚醒。這場來自俄羅斯的空襲造成至少12人死亡、87人受傷,其中包括6名兒童和一名孕婦。街道上是燃燒的車輛、坍塌的建筑、驚恐的哭喊和奮力救援的身影。烏克蘭官員痛斥這場襲擊為“俄式和平的全部榮耀”,這是諷刺,更是血的控訴。
就在導彈落下幾個小時前,俄羅斯剛提出所謂的“和平方案”:讓烏克蘭承認俄羅斯對其四個州的主權、保持中立、切斷與西方的軍事聯系。
而烏克蘭早在3月就表示,愿意接受美國提出的30天全面停火方案,只要俄羅斯也點頭。然而,回應烏克蘭的,不是對話,而是導彈。不是和平,而是鮮血。
這樣的“和平”,說白了,就是拿槍指著對方腦袋讓他屈服。
當“談判桌”變成“發射臺”
這次襲擊不僅僅發生在基輔,烏克蘭的多個地區——包括哈爾科夫、蘇梅、第聶伯羅等地——也遭到打擊。根據烏克蘭空軍的統計,自4月24日晚以來,俄羅斯共向烏克蘭發射了103架無人機,其中包括41架“沙赫德”自殺式無人機,另外還有40架誘餌無人機失蹤。這些無人機從俄羅斯的庫爾斯克、布良斯克和奧廖爾等地發射,襲擊范圍覆蓋哈爾科夫、蘇梅、第聶伯等地。
烏克蘭防空部隊奮力攔截,成功擊落大量無人機,但仍無法完全阻止平民傷亡。
烏克蘭官員以及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 (Volodymyr Zelensky) 現已證實,擊中首都基輔一棟公寓樓、造成至少 12 人死亡的短程彈道導彈是朝鮮制造的 KN-23。
而在另一邊,北約國家不敢掉以輕心,波蘭空軍緊急升空戒備,擔心導彈越界。這不再是烏克蘭一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在整個歐洲上空盤旋的危機。
在這場襲擊發生當天,北約秘書長馬爾克·呂特(Mark Rutte)訪問白宮,公開表示北約成員國一致認為,俄羅斯是歐洲安全的長期威脅。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勸說美國不要為了盡快結束戰爭而逼迫烏克蘭接受不平等的“和平協議”。
誰才是真正的“絆腳石”?
諷刺的是,就在襲擊發生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公開表示,澤連斯基是“和平的障礙”。但烏克蘭在3月11日已經接受了美國提出的30天停火方案,只要俄羅斯同意,他們隨時可以停火。
結果呢?烏克蘭遞出橄欖枝,俄羅斯卻丟來了炮彈。這不是和平談判,這是單方面的勒索與羞辱。
烏克蘭愿意停火,愿意談判,但不愿把自己的國土雙手奉上,這難道有錯?
退一步講,即便烏克蘭屈服了,世界真的就會安靜嗎?俄羅斯下一個目標會是誰?摩爾多瓦?波蘭?還是更遠的歐洲腹地?
“俄式和平”,看似在談判桌上大義凜然,實則用導彈和無人機寫下傲慢與蠻橫。歷史早就告訴我們,面對貪婪和武力,妥協從來不是換來和平的鑰匙,而只是延遲下一場災難的倒計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