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女生三年攢160個紙袋賣了180元”這條熱搜時,就讀于某高校的李冬菡一點都不覺得意外,因為她自己也會習慣性地存點包裝袋。相較于“咱媽和咱奶”,如今不少年輕人在“攢破爛”這件事上,屬實“不遑多讓”。外賣袋、杯套、食品包裝袋、紙盒子、空瓶子……只有別人想不到,沒有他們攢不了。
(4月25日廣西云客戶端)
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15606091536842752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是形容人們簡樸節約、會過日子的一句話。在那個要吃沒吃、要喝沒喝的年代里,我們的祖輩們用這樣的方式養活了我們。生活好了,“縫縫補補又三年”也就遠離了我們的生活。當然,這個時代,再也不需要那種“縫縫補補又三年”的過日子方式。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縫縫補補確實不需要了,但是簡約的生活卻需要返璞歸真。
當我們看到“女生三年攢160個紙袋賣了180元”這樣的熱搜時,或許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然而,這恰恰反映了當代年輕人對于生活的獨特理解和追求。這何嘗不是簡約生活的簡單快樂?一部分年輕人不再盲目追求物質的奢華,而是更加注重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保的生活理念。這些被我們稱為“破爛”的東西,在年輕人眼中卻成了寶貝,他們用“攢破爛”的方式,踐行著簡約而不簡單的生活方式。
固然,這個時代里,年輕人“攢破爛”很少有人真的是為了“賣錢”,因為我們物資豐富的時代,我們賺錢輕松的時代,這“仨瓜倆棗”年輕人未必能看得上眼。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認的是,“攢破爛”也是間接起到了“積累財富”的作用。就像報道里出現的“女生三年攢160個紙袋賣了180元”,180元的財富不也是以為驚喜的“意外之財”嗎?該節省的節省,該花錢的花錢,這才是正確的生活態度。
其實更大的意義則在于年輕人的“攢破爛”,間接是“積財”,直接則是“積德”。在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每一個小小的環保舉動都顯得尤為重要。年輕人通過攢積廢品,減少了垃圾的產生和資源的浪費,為保護環境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這種以實際行動踐行環保理念的行為,不僅是對地球的負責,更是對社會的善舉。
年輕人“攢破爛”的背后,更是一種生態生活的鮮活態度。他們拒絕被消費主義所綁架,選擇了一種更加理性、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在這種生活方式下,他們更加注重內心的滿足和精神的富足,而非物質的堆砌。這種生態生活的態度,不僅讓年輕人能夠享受到更加簡單、純粹的生活樂趣,還能讓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平和。
年輕人“攢破爛”更重要的意義實際上是:引導人們重新審視消費觀念,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生態生活是生活的鮮活態度,其體現的是簡約生活的不簡單之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