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就業引導了專業導向,現在的時代是技術的時代,工科比理科、文科、醫科都要火,高校開足馬力發展壯大,國家也在用各種條件扶持工科院校。而學生們的報考熱情也水漲船高,畢竟工科要么就業穩定,要么收入高昂,特別是新工科,不僅僅考公有優勢,薪資水平也是很多普通家庭孩子無法想象的。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25年部屬高校預算數據,更是讓我們看到了國家發展的方向,而對比動輒每年百億投入來看,很多之前對福耀科技大學百億投資寄予厚望的家長們也開始糾結,每年百億跟總投資百億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我們看這個預算排名,前五名里,四所都是傳統工科強校,而唯一入圍的文理綜合類高校北京大學,竟然從往年的第二名,一下子滑落到了第四位,被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雙雙超越。這預示著什么?
這就是告訴人們工科為王了。先來看看這2025年高校預算Top5:
- 清華大學:394億元,連續多年蟬聯榜首,國內第一校不是白叫的。
- 浙江大學:312億元,首次突破300億,沖上了新的高度。浙大缺點其實就是體量太大,靠著作為多所高校的合并體,位列國內高校前端。多投入一些也是很需要的。
- 上海交通大學:278億元,可以說是很多高分考生的夢中情校。
- 北京大學:259億元,也不少,因為作為綜合類院校,一些科研項目的投入不如工科院校那么多。這些也足以讓它成為綜合類院校的榜首了。
- 哈爾濱工業大學:228億元,也是實力強勁,東北地區的高校就靠哈工大和大工撐著了。
從數字看,清華的預算比北大整整多出135億元,這差距,大得都能再養活一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136億元)。
那工科院校為啥這么做這么多預算呢?
其實很多錢都是來源于本校的發展的,如技術轉讓收入:浙大2024年專利轉化收入達到了12.8億元。如校企合作項目:哈工大與航天科技集團年合作經費超過20億。
剩下的就是國家和當地的支持,如上海交大獲得了上海市專項建設資金38億元。
綜合類院校變現能力就要差很多,如北大技術轉讓收入不足清華的1/3,文科科研項目經費普遍低于工科項目,基礎學科研究成果轉化周期還長。搞文史哲的,肯定不如教編程的。
數據顯示,在最新國家科技獎獲獎數量上,浙江大學已經超越了北京大學,上海交大、哈工大等工科強校也緊追不舍。
您想想,這些名校一年投入的資金都是數百億。而總投入只有百億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學提出趕超清北,做東方斯坦福,難道不是一個口號么?
目前福耀科技大學的招生方案已經出了,不知道會有多少家長看好這所高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