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武漢一博主在市場買魚時,僅僅因為拒絕店家代為宰殺,竟遭魚販秤砣砸腳、拳打腳踢,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事件曝光后,也是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紛紛表示,武漢還有這習俗?并且還直接讓武漢文旅官方賬號評論區“淪陷”。
那么事情最后是怎么處理的呢?
風波始末
事情發生在武漢市漢陽區鄧甲生鮮市場內,一個探店博主來到武漢的一家賣生鮮店,想買一條草魚,他挑好一條魚,賣魚的人稱重之后告訴他這條魚的價格是33.4元。
正常買東西的話,交易冬交易到這里基本上就結束了,買家拿著魚就可以回家了,但博主卻遇到了不一樣的老板,他提議要給博主將將魚殺掉。
但是博主不同意,表示不需要店家幫忙殺魚,想直接帶走活魚,這正常的話語卻讓老板生出了很大的反應,立刻提議要給博主換一條魚,給出的理由是這條魚已經死了。
博主感到不解,心想自己明明已經付了錢,按理說可以直接拿走這條魚,根本沒必要更換,“我就要我那條!”博主的堅持,成了沖突爆發的開端。
博主的堅持和魚販的固執形成了鮮明對比,最終雙方因此產生了爭執,僅僅因為幾句話沒說攏,賣魚的心情瞬間變差,他拿起秤砣,朝著博主的腳踝用力砸去,博主疼得一下子蹲了下去,趕忙掏出手機報了警。
賣魚的并沒有因此停手,而是沖出攤位,開始用臟話罵博主,還威脅他的安全,嚷嚷著要取他性命,更過分的是,賣魚的和旁邊一個穿紅衣服的女人一起搶博主的手機,好像想把證據毀掉。
博主當時肯定非常害怕,也十分無助。周圍的群眾或許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到了, “把手機給他!”紅衣女子在一旁幫腔,爭執愈演愈烈,魚販開始對博主暴力相向,揮拳踢打,甚至動手扇了博主的耳光,魚販叫囂著要置博主于死地。
現場一片混亂,魚販情緒激動,直到警察及時趕到,這場爭端才得以停止,魚販看到警察出現,企圖逃離現場,最終在樓梯間被警方成功抓獲。
經調查認定董某存在“毆打他人”及“故意損毀財物”行為,對其處以行政拘留12日并罰款200元,市場管理方亦關停涉事攤位15天,漢陽區市場監管局立案調查秤具問題,這個商販的一個舉動,直接牽連了整個武漢市的市場,估計也被記恨死了。
但網友卻對這樣的懲罰不滿意,覺得太輕了,于是紛紛涌入武漢文旅的評論區進行留言,都在表示“五一不敢去了,害怕挨打”。
當事人發聲
事后,博主也是接受了采訪,他表示,自己是一名專注曝光市場“鬼秤”與消費欺詐的測評博主,他堅持不宰殺魚的初衷,正是為了保留證據以便復秤,揭露可能存在的缺斤少兩問題。
“他們(魚販)的反應越激烈,越說明心里有鬼,”還說盡管身體已無大礙,但他與助理正申請傷情鑒定,并計劃通過法律途徑追討醫藥費及手機損失。
不過當博主想要發布后續的時候,大號卻被封禁,最后用的小號發布,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有網友爆料說,商家之所以這樣錯,是因為殺了魚之后,顧客沒法再重新稱重,因為他們原本的重量可能就不準確,貨物宰殺后再稱重,原來的重量就說不清了,去除內臟后,消費者很難判斷魚原本有多重,這樣商家就更容易做手腳了。
魚販可能想用不新鮮的魚或者品質差的魚冒充顧客選好的活魚,以此來賺取更多錢,博主堅持讓顧客自己處理魚,這種做法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賺錢方式,所以才會引起這么大的爭議和反對。
這相當于斷了他們可能存在的以次充好、從中漁利的財路,自然會讓他們感到不滿和抵觸,“買魚必須殺”的事件,其實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全國各地經常出現類似的“不合理規定”或者“大家都知道的規矩”,老百姓對此意見很大。
這起事件讓大家開始認真思考生鮮市場存在的各種問題。“鬼秤”短斤少兩,以劣質商品冒充好貨,強迫顧客購買等現象,什么時候才能真正消失?
結語
一場因“宰殺權”引發的沖突,意外掀開了市場暗角的黑幕,也點燃了公眾對消費公平的集體期待,從武漢的“秤砣風波”到全國的行業反思,這場鬧劇的“大快人心”結局,不僅是正義的勝利,更是一場關乎市場文明進步的啟蒙運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