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兩個鄰國,時隔近6年再次瀕臨戰爭邊緣。
據觀察者網報道,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重大恐怖襲擊事件,造成至少26人死亡,數十人受傷。這是2019年普爾瓦馬襲擊以來,印控地區最嚴重的恐襲事件。上次就造成了印巴緊張軍事對峙,雙方甚至還爆發了空戰和炮擊。這次事件的走向,和上次極為相似。
恐襲發生后,印度政府便第一時間指責巴基斯坦政府“支持跨境恐怖主義”,將責任完全歸咎于巴方。隨后,正在訪問沙特的莫迪緊急回國,并公布了一系列針對巴基斯坦的強硬措施,包括暫停供水、關閉口岸、驅逐外交官。這些舉措,相當于完全中斷印巴之間的經貿以及政治往來。尤其是暫停供水的做法,勢必會刺激局勢加速升級。巴基斯坦方面的態度同樣非常強硬,對印度關閉了領空,下令境內除部分宗教人士外的所有印度公民限期48小時內離境。
可以肯定的是,這只是印巴之間的第一輪交鋒,如果局勢得不到迅速降溫,很有可能還會爆發軍事沖突。目前來看,靠印巴雙方保持冷靜已經不太現實。恐襲發生后的第二天,莫迪政府在未拿出任何確切證據的情況下,就一口咬定實施此次襲擊的恐怖組織得到了來自巴基斯坦方面的支持,擺明了就是想要把事情鬧大。
莫迪雖然成功連任,但他的支持率已經明顯不如前兩個任期。究其原因,還是經濟發展放緩、貧富差距過大等內部矛盾積壓已久。如今特朗普上臺,對全球揮舞關稅大棒,印度也未能幸免。這對莫迪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這也促使莫迪需要利用外部矛盾,來轉移民眾視線。而且這次恐襲事件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莫迪政府需要給當地民眾一個交代。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莫迪選擇將責任全部推到巴基斯坦身上。
事實上,這次恐襲事件并非沒有組織認領。事發后,激進組織“克什米爾抵抗運動”就在社交平臺上承認策劃并實施了此次襲擊,該組織是虔誠軍等巴基斯坦激進組織的分支。長期以來,巴基斯坦自身都受到恐怖主義和分離主義的威脅,根本沒有精力給印度方面一個交代,而且巴外交部已經明確表示,沒有向恐怖組織提供軍事暴力支持。
而既然巴方給不出印方想要的交代,借鑒上次普爾瓦馬襲擊的經驗來看,莫迪政府很有可能會以打擊恐怖主義勢力為由,越境對巴方發起空中或炮火襲擊。所以接下來,印巴之間的空中交鋒有可能將成為重頭戲。雖然巴基斯坦整體實力要更弱,但這些年來得益于中方的支持,巴鐵手中還有殲-10C這樣的利器,完全不懼印方的陣風戰機。
不過沖突并非完全無法避免,印巴雙方很難保持克制,但國際社會如果能夠發揮積極作用,盡快推動局勢降溫,沖突仍然有可能避免。美國已經明確表示,全力支持印度,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勢力。中方日前也明確表示,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乍一看表態似乎沒什么不同,但實際上卻大相徑庭。美方不可能不清楚,這次恐襲事件有可能引發印巴之間的軍事沖突,此時表態全力支持印度,明顯有站隊的嫌疑。但中方的表態明顯更加謹慎,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公敵,所以中方自然會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但沒有明確表態支持誰。
考慮到當前印巴潛在的沖突風險,國際社會應該像中方一樣謹言慎行,避免任何有站隊嫌疑的措辭。打擊恐怖主義絕對是正確的,但也不能成為某些政治勢力挑起戰爭的借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