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行動是一貫且可預測的。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上海舉行的國家航天日活動上與記者見面時做出此番表示。】
吳偉仁專家說:“我們中國可以把目標定下來,把藍圖畫到最后,所以我們一直進展順利,而且堅定,這就是我們兩國的不同之處。”吳偉仁說,美國總統換了,政策就變。他歡迎與美國進行交流,但美國不愿與中國溝通,“我們的門是開著的,他們的門是關著的”。
吳偉仁專家指出,與俄羅斯在月球探索領域開展合作是中國航天外交開放的一個例子。吳偉仁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中國國際月球研究站(ILRS)項目以及俄中2035年建立月球永久基地的倡議進展順利。
俄羅斯功勛航天技術試驗師、航空醫學專家謝爾蓋·菲利片科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指出,俄中合作建設月球軌道科學研究站是基于協同效應。
謝爾蓋·菲利片科專家說:“月球軌道站的技術很可能是中國的技術,將空間站和宇航員送入月球軌道的運載火箭很可能也是中國的技術。俄羅斯的參與可能包括為月球表面科學研究專項計劃提供技術開發。中國將采用俄羅斯的方法和設備。我希望中國邀請俄羅斯宇航員加入中國航天隊伍。此外,俄羅斯擁有基于便攜式核反應堆的極為高效的能源供應系統。完全有可能通過與中國合作,把大量利用俄羅斯核反應堆產生的電能的機器人飛行器送到月球?!?/strong>
據吳偉仁專家透露,目前已有1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入中國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他同時指出,美國總是干涉中國與包括歐洲在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太空計劃方面的正常合作。在他看來,正因為如此,科研站的規模與阿耳忒彌斯計劃相比還是要小得多。
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西南交通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中心研究員錢亞旭博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指出,美國干涉中國與其他國家在太空探索領域的合作,本質上是美國維護全球戰略霸權、遏制中國高科技崛起的必然選擇。
錢亞旭博士說:“同時也反映出其固守的冷戰思維與零和博弈邏輯已嚴重脫離全球治理的現實需求。美國這一行為的背后實際上涉及多重因素,既有對本國技術安全的擔憂,也有基于地緣政治的考量,更暴露出美國對自身在太空主導地位的焦慮。目前太空爭霸是大國戰略競爭中的重要板塊,而中國在太空領域的技術突破已展現出趕超美國的態勢。我們可以看到,由中國發起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已有1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50多個國際科研機構加入??梢哉f中國主張的開放合作模式,正在重塑國際太空秩序。這也是美國最擔心的,即中國的技術優勢提升了中國的話語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尼爾森也承認,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快速發展可能對美國構成挑戰。這種緊迫感也迫使美國采取更加激進的措施遏制中國。
毫無疑問,美國的目的顯然是達不到的,因為基于地緣政治而干預科技發展的行為,本質上違背了客觀規律和發展的自然路徑。包括美國向歐洲拋出價值觀誘餌,試圖破壞歐洲與中國在空間站項目上的合作,也并非完全有效。比如,中法的空間可變物體監測衛星項目就在順利推進。所以歐洲國家在現實利益和政治壓力之間也會進行權衡,尤其是在關乎國家以及人類未來的領域,還是會有理性的聲音出現?!?/strong>
中國對月球探索領域的國際合作持開放態度,其中包括與南方國家的合作。中國積極幫助南方國家利用航天科技成果促進自身發展。例如,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國家建設空間通信地面站,提供農業、大地測量、地質勘探等使用的衛星各種信息。2026年泰國計劃使用中國運載火箭將月球研究儀器發射到太空。巴基斯坦準備發射月球車,作為中國“嫦娥八號”任務的一部分。此外,中國太空外交計劃還包括選拔和培訓兩名巴基斯坦宇航員,其中一名將飛往中國空間站。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小程序上線啦,歡迎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