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人類已經能夠通過訓練AI并生成各種形態的內容,這也延伸出一個問題,人類價值是否會被AI取代。近日,知乎發起了“人類靈感可以交給AI嗎”的話題討論,各領域答主基于個體的經驗分享和多元化觀點的碰撞,引發人類與AI關系的深入思考。同時,知乎也發起了“知乎答主AI共創手冊”線上圓桌,吸引答主參與分享與AI的共創故事。
人類應該如何看待AI創作?
面對人類和AI創作關系的話題,有用戶提出了 “假如李白在現代,他會反對AI創作,還是擁抱并使用?”這一饒有趣味的問題,引發了眾多知乎答主從各種角度的回答。知乎答主“瞻云”直抒胸臆,“李白能多看一眼AI創作的詩文,都算我輸”。答主認為,李白的詩自成獨一無二的評價體系,“有他,才有這個評價體系,它與性格、交際圈、唐詩承上啟下的歷史節點息息相關,遠遠不是AI復制能夠替代的”。
詩人李白或許不會擁抱AI,但當下大多數創作者已經不可避免地在使用AI,創作的 “人味兒”也被反復討論。為什么我們會認為創作需要“人味兒”?知乎答主“范函子Skyline”表示,“我們在有‘人味兒’的創作里止不住地高歌愛情,以保全、紀念和傳承那些抵御死亡的知識、經驗和終極人性”。
人類創作的獨特性,并不意味著在創作中排斥AI。在 “如果現在的中小學生從小就依賴用AI寫作文,會有哪些影響?” 這一問題下,知乎答主“洗芝溪”表示,一個時代需要篩選出適應這個時代的人,“AI時代的人才,需要具備系統性的框架思維能力。只要你能搭出一個優秀的框架,里面的內容完全可以由AI來輔助你完成填充”。
AI時代下如何凸顯人的價值?
當下,AI生成內容正在逐漸侵擾社交媒體平臺,部分內容已經讓用戶們真假難辨,這也導致部分創作者在面對強大AI時表現出了無力和恐懼感,當AI在不斷拓展能力邊界時,又該如何凸顯人的價值?
知乎答主“Felina”認為,人的價值在于為他人、為自我建立“錨點”。這樣不單單可以避免自己被AI的強大所打倒,“還可以成為他人心目中的錨點,讓他們不至于迷茫和不知所措”。
知乎答主“Scotty”則認為,人最珍貴的地方在于能夠表達,AI雖然在現階段暫時取代了你的表達成果,但取代不了表達本身。始終正視人的主體性,“把成就還給創作者,我認為這是未來AI時代應該存在的新道德”。
在AI時代浪潮中,知乎不僅是AI頂流創業者的聚集地,也是AI趨勢發布的首選平臺。此前,DeepSeek獨家發布技術文章,宇樹科技王興興分享創業歷程,吸引了大量一線從業者在此分享經驗和見解。此番“人類靈感可以交給AI嗎”的話題討論,從AI創作切入,深度探討了AI與人類的關系,為AI時代技術和應用創新帶來寶貴啟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