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不僅是體態問題,更是威脅心血管健康的“隱形殺手”。研究顯示,全球約4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與肥胖相關。
肥胖者體內脂肪堆積,血液循環量增加,迫使心臟長期超負荷工作,導致心肌肥厚、左心室擴張,最終可能發展為心力衰竭。肥胖者常伴隨高血壓,進一步加劇心臟負擔。數據顯示,肥胖人群患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體重者的3-4
肥胖易引發胰島素抵抗、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謝綜合征,這些因素會損傷血管內皮,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增加冠心病和心肌梗死風險。內臟脂肪(如肝臟、心臟周圍脂肪)釋放炎性因子,直接損害心肌細胞,并與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密切相關。
腹型肥胖(腰圍超標)危害更大。中國標準為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此類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普通肥胖者高2-3倍。腰圍超過身高一半時,心血管病風險顯著上升。
部分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發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如心梗)后短期生存率較高,但長期預后更差,可能與代謝儲備和診療偏差有關。
泰安市中心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楊松建議:合理飲食,強調營養均衡和熱量控制,避免極端節食,保證膳食多樣性,多攝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類、豆類),減少油炸食品、高糖飲品和動物脂肪的攝入。遵循《成人肥胖食養指南(2024年版)》,每日能量攝入男性建議1200-1500千卡,女性1000-1200千卡,優先選擇全谷物、低脂食材,減少油炸食品和添加糖。
有氧與力量結合: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配合抗阻訓練增肌,提升基礎代謝率。
定期體檢:關注BMI、腰圍、血脂血糖等指標,尤其腹型肥胖者需定期篩查心臟功能。
肥胖對心臟的損害是多層次、漸進性的,但通過科學管理可顯著降低風險。國家衛健委已將體重管理納入慢性病防控體系,倡導“管住嘴、邁開腿”的生活方式。正如專家所言:“減重不僅是外形改變,更是對生命的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