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紙上談兵,輸了長平之戰、葬送四十萬大軍,還被后世罵了上千年。從此“紙上談兵”以貶義詞存入中國辭典。可是,在中國近代,卻有一位軍人,一生只在“紙上談兵”,并榮升陸軍上將,天下無人不服,都認為這是他該得的榮譽,他就是軍事理論家蔣百里。
蔣百里很多人都熟悉,他是蔡鍔的同學,也是徐志摩的好友,還是梁啟超的亦師亦友,他同時還是錢學森的夫人蔣英的父親。他雖然說是一個文人,但是他有一個將軍的頭銜,而且還是一個上將的將軍頭銜。蔣百里的一生也因有這個頭銜而一直被看不起,為什么呢?因為頂著這個上將頭銜的將軍蔣百里一輩子都沒有上過戰場指揮戰斗,他一直被認為是名不副實,而且還被認為是最會“紙上談兵”的將軍,
抗日戰爭時期,很多人都害怕日本的強大,對抵抗日本侵略毫無信心。蔣百里為了鼓舞國人的斗志,寫了軍事著作《國防論》,首次向國人提出了全面抗擊日本侵略的辦法,告訴大家,中國不會亡,是有辦法的。書中,蔣百里提出三個要點:一是不怕日本掠奪,但要防止蠶食,不讓日軍有安定的后方;二是開辟上海戰場,拉大日軍戰線;三是以空間換時間,打持久戰。而最重要的一點是,無論勝敗,堅決不與日本講和,抗戰到底。從后來的戰爭進程看,蔣百里的預言都得到了實現。他準確地看到日本的弱點,雖強但不耐久,達到進攻的頂點后,便無力擴張戰果,陷入消耗戰即意味著日本的失敗。
遺憾的是,蔣百里沒有看到最后的勝利,在1938年11月4日,因心臟病突發去世,終年56歲。這時候,武漢會戰剛剛結束沒多久,日軍的攻勢正如他所預測的那樣,達到頂峰后,卻陷入了兵力不足的困境,抗戰進入相持階段。而敵后抗日戰場也風起云涌,使日本以戰養戰的計劃全面破產。所以說他的“紙上談兵”是可以落地的,是經得起實戰考驗的,與趙括的“紙上談兵”完全是兩碼事。遺憾的是蔣百里一生都沒能上戰場,因為他求勝心切,從而欲速不達,欲望太多,難成大事。他也是一個苦命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他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16歲考上秀才,這一年他被“甲午中日戰爭”和“戊成變法”這兩個事件深深地觸動了,因為他看到中國人民在戰火之中呼救,他立志要救國救民。此刻他深知軍事的重要性,于是他19歲時毅然放棄了科舉考試,選擇了投筆從戎。他東渡日本,進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到國外后,他看到日本和中國的差別,越發渴望學成歸國去幫助國家強大。在求學期間,他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士官,給自己制定了魔鬼般的訓練計劃,每天4: 00起床去拉練,一有空就進行特訓,所以畢業的時候他就從一個贏弱的書生,完完全全的變成了一個合格強壯的士官了。除了步兵科以外,蔣百里還選修了別的課程,他還學了騎兵,他的騎兵技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課余時間蔣百里還為了探討救國救民之路,他組織留日學生辦了雜志宣傳進步言論,畢業時他榮登了士官榜的榜首。
綜上,蔣百里寫在紙的一些軍事策略之所以能落地,離不開他對日本的研究,他不能親自帶兵上戰場,緣于他才華超人,蔣介石不敢用。所以當別人對你羨慕嫉妒恨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自我強大并超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