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電商平臺推行的“七天無理由退貨”“極速退款”等便民政策,有效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卻利用這些平臺規則進行惡意操作,不僅嚴重影響營商環境的健康發展,還損害商家商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騙局大起底:
你以為的"維權",可能是犯罪!
01
通過“無中生有” 向商戶非法索賠的敲詐勒索行為
不法分子利用電商、外賣平臺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故意在購買的外賣、服裝等商品中投放異物,偽造其購買的商品存在質量問題的假象,并通過制造輿論壓力對商家進行威脅。
近日,某外賣平臺報警稱,其發現多名用戶在平臺上訂購餐食后,頻繁、多次地以“食物內存在異物”“餐食未收到”等理由要求商家退款及平臺賠付,且退款時使用“去衛生局、工商局等相關部門投訴”的話術威脅要求賠償,涉案金額達2萬余元。
02
通過“買真退假” 惡意利用平臺規則實施詐騙的行為
不法分子利用電商平臺退換貨機制,在購買正品后,以“退貨”“換貨”為由退回假冒偽劣產品,再將正品通過二手平臺出售,以此牟利。
近日,某化妝品公司報案稱,近期在處理退貨時多次發現收到假冒的高仿品,對公司造成巨額損失。經警方調查,很快鎖定了一個犯罪團伙,從該團伙非法渠道購入高仿的知名品牌護膚品,并在多個電商平臺下單購買這些品牌的正品護膚品。收貨后立即申請“七天無理由退貨”,將高仿品寄回平臺,再將正品通過二手平臺以市價7-8折轉售牟利,涉案金額達60余萬元。
警方提示
消費者
合理維權≠惡意索賠,偽造證據可能構成敲詐勒索罪!
勿貪小利而失良心,“調包退貨”可能構成詐騙罪!
商家
遭遇異常投訴,務必保留監控、物流記錄等證據材料。
收到退貨時,應詳細檢查退賠商品并做好資料留存。
誠信消費,從你我做起
技術再升級,也防不住人心漏洞。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都應守住法律底線,讓信用惠民政策更暖人心。
值班編輯:盛杰、陸真楨
上海警方嚴厲打擊整治網絡謠言 破獲利用AI造謠案件
為博流量編造上海車展謠言 造謠者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處罰
為何女子獨自一人躲在賓館,不肯向民警透露自己的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