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動,黔中腹地息烽縣的田野間,一幅“人勤春來早,水利潤春耕”的畫面正在徐徐鋪展。今年以來,息烽縣積極作為,通過科學蓄水保供、加快工程建設、創新管護機制、強化旱情預警等有力措施,全力打通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為全縣春耕生產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
貴陽息烽:水利“四維發力” 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科學謀劃 立體蓄水保春耕
由于春季降水時空分布不均,給春耕用水帶來挑戰。息烽縣早謀劃、早部署,構建“水庫+山塘+溝渠”三位一體的立體蓄水網絡。科學調度水利設施,抓住降雨時機攔截地表徑流。目前,全縣28座具備灌溉功能的小(二)型水庫蓄水量已達300萬立方米,蓄水率突破50.3%,為春耕儲備了充足的水源。工作人員在巡檢中創新采用“雨洪資源化利用”策略,極大限度減少水資源流失,讓每一滴水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貴陽息烽:水利“四維發力” 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加大投入 激活田間“毛細血管”
去年以來,息烽縣投入9000萬元專項資金,大力推進中部灌區、養龍司灌區、高洞水庫灌區三大灌區建設。各建設現場機械轟鳴,一片繁忙。據項目負責人介紹,這些工程建成后,將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積9.32萬畝,節水能力提升677.8萬立方米,糧食產能預計增長12%。同時,息烽縣積極推進用水權改革,繪制“水源-渠道-田塊”數字圖譜,劃定245個用水單元,對9.24萬畝耕地實施精準確權,有效破解了傳統灌溉難題。
貴陽息烽:水利“四維發力” 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創新管護 實現“庫安民富”雙贏
息烽縣始終秉持“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創建“水庫管護+脫貧攻堅”模式,為26座小(二)型水庫配備了專職管護員,這些管護員其中80%來自脫貧家庭。每人年均1萬余元的管護工資,在保障水利設施長效運行的同時,也為脫貧群眾開辟了穩定增收的渠道。此外,24小時供水服務熱線和“報險-搶修-回訪”閉環機制高效運轉,確保春耕期間水利設施故障能夠在2小時內得到響應和處置。
貴陽息烽:水利“四維發力” 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智慧預警 守護農田“墑情生命線”
在數字化防控方面,息烽縣依托山洪災害預警系統,構建“天眼+地網”監測網絡。實時采集分析全縣100多個雨量站的動態數據,實現墑情預警提前72小時,應急調度響應縮短至30分鐘。今年春季,已累計發布旱情預警信息27次,科學調配灌溉用水50萬立方米,真正做到了“水隨需走,精準潤田”。
貴陽息烽:水利“四維發力” 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從水庫閘門到田間地頭,從數字云端到民生心頭,息烽縣水務工作者們用腳步丈量責任,以創新破解難題。隨著10萬畝春耕田的全面開犁,息烽縣水務局局長吳林表示,將持續聚焦“水安全、水保障、水服務”,為糧食穩產和鄉村振興筑牢水利屏障,讓惠民的汩汩清流潤澤希望的田野。(圖/文 徐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